新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 - 第300章 你是想给我省钱吗

第300章 你是想给我省钱吗[第1页/共3页]

金顺姬点了点头,一手抵着下巴来回踱步了一阵,俄然放动手,昂首斩钉截铁隧道:

“我之前问你,运输船队在不在铁山港,就是想看有没有船去南海边地运炮过来。”

“让他们尽快在山谷要道中做好埋伏。”

“哦。”李国助恍然又如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1600~1650年,土豆在爱尔兰的产量约为每英亩6-8吨,约合每公顷15-20吨,每亩2000-2666斤。

“如许即便不能全歼建奴,起码也能打残他们,迫使他们撤退。”

“玉米产量倒是普通,关头是不挑地,还很合适在山区莳植。”

“更何况土豆和番薯的亩产量还远超米麦呢。”

金顺姬俄然提示道。

毛文龙仓猝赔罪道。

崇祯前期,北方大饥荒后,番薯才被徐光启等有识之士倡导推行,但当时东江镇早已崩溃。

“我选第一种!”

“但这就需求从南海边地再调来两三百门炮来。”

明显这也属于尝试性高产记录,当时的浅显农田难以达到。

“我并没有把他们安排进密营,他们都被安排到了义州、昌城等地的栖民所。”

“就算亩产量与米麦普通,能在山上种,就等因而冲破了山区对农业的限定。”

其在近代相对于传统农作物并没有显着的产量上风。

“毛都司不必如此,这些我们迟早都要奉告你的。”

毛文龙对李国助表示出来的自傲不免有些思疑,

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记录安第斯山脉的土豆产量约为每公顷7-10吨,约合每亩933-1333斤。

“哎呀,罪恶,罪恶,都怪毛某,把话题给扯远了。”

李国助抿嘴一笑,耸了耸眉,清了清嗓子,不紧不慢地说了起来:

“以是铁山的灾黎普通也是在栖民所居住,不到万不得已,我不会让他们进密营。”

“少店主是胡涂了吗?”

金顺姬莞尔一笑。

“但玉米、土豆和番薯却都能够在山上莳植,”

“玉米的亩产量跟米麦差未几,土豆和番薯的亩产量少则千斤高低,多则两千斤!”

“玉米、土豆、番薯都是小少爷从欧罗巴人手里买来的异域良种,”

“这两个计划,你本身任选一个吧。”

金顺姬高傲隧道。

“最好是江边通往铁山邑的山谷要道两侧山坡上的密营,”

“顺姬姐,你给毛都司讲一讲,你是如安在铁山屯田的。”

“一个是在江边通往铁山邑的山谷要道两侧制作火炮暗堡。”

金顺姬点了点头,问毛文龙道:“毛都司还记得这几天吃过的玉米、土豆、番薯吗?”

“嗯,记得呢。”毛文龙点头称是。

1780年,法国农学家帕门提耶记录的土豆产量为每英亩10-12吨,约合每公顷25-30吨,每亩3333-4000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