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归位[第1页/共5页]
忽闻一男人之声自不知处传来,浑厚有力,似逾四旬之龄。
此时,杨福蓉手中之剑剑风凛冽,气势逼人,众医见状,无不骇然,纷繁跌在地上,连滚带爬跑出了屋子,直至最后一名郎平分开之际,他拱手对张钊说:“固然我们几人诊断各别,但此人印堂发黑,纵使扁鹊再世,华佗重生,亦回天乏术。你们...你们还是尽快给他办理后事吧。”
杨福蓉叹道:“神甫本日虽至,恐亦无济于事。此人已于您来前断气多时。”
石欣大喜,从速上前,温言道:“夫君,你总算活过来了,我觉得你和那冯驰名一样,弃我而去呢。”
另一名郎中则点头不觉得然,辩驳道:“非也非也,观其面色,听其气味,清楚是饮食无度,内伤脾胃,乃至脏腑腐败。”他神采凝重,显是有所根据。
当夜,月黯星沉,灵堂表里,白幡飘荡,氛围悲戚。石欣跪于灵堂之前,素服缟裳,泪湿衣衿。她口中念念有词,声声泣血,字字含悲。
石欣闻之,面色骤红如霞,羞愤交集,霍然起家,纤指遥指众医,怒叱道:“你们这群江湖游医,自夸杏林妙手,实则庸碌无能,究竟识得几分医理?可会治病救人吗?”她声如裂帛,满室皆惊。
张钊闻言大惊,急问:“大哥,此言何意?究竟……究竟产生何事?”
杨福蓉道:“张照与您虽说拜了把兄弟,但你们此前只要一面之缘,现在他们闯我庄门,我们以礼相待已是尽了地主之谊,现在他已离世,为何这灵堂要摆在我们庄中?”
张钊闻之,心内惶惑,急问:“到底产生了何事?”
张钊自怀中缓缓取出那片残页,递予杨氏。杨福蓉见这恰是《葵花宝典》第一重的心法,顿时骇然,面色骤变。
张钊正色道:“此事我必穷究到底,以明本相,还望夫人宽解以待,勿过忧急。”
石欣抗声道:“观北门的教主明显是张澄,岂容张钊僭越?关家世代等待,忠贞不渝,若令张钊盗取教主之位,你们将何故对关家数百年的虔诚与保护?”
其间,昨夜诊脉的老医亦在其列,他嗤笑一声,道:“一派胡言。我昨夜细察其脉,此人虚火亢盛,肾水不敷,显是房事过频,耗费元阳而至。”说罢,他目视世人,意带不屑。
杨福蓉闻言,剑锋一收,入鞘有声,转而笑道:“没想到你夫君竟与你说了很多观北门的事情。你说的不错,但张澄至今行迹成谜,若张钊不任此职,莫非要你夫君张照取而代之么?我劝你们佳耦循分守己,勿生异心,不然,休怪我剑下无情。”
石欣骤见剑光,魂飞魄散,一屁股坐在地上,语不成声:“昨日...昨日我夫君独坐室中,翻阅那本《宿世集》。初时,他尚谈笑风生。不料,述及张澄救关氏先人之段,忽捧首惨叫,仆地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