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谭雅的变化[第1页/共3页]
新一团的兵士们齐声应和,干劲实足。他们和红警团的兵士们扛侧重机枪,背着迫击炮,带着缉获的物质,浩浩大荡地向红警团的基地进发。一起上,欢声笑语不竭,每小我的脸上都弥漫着胜利的高兴。
谭雅也是聊了一下头发自傲的说道:“那是当然,李团长你可别藐视我,固然都说姜还是老的辣,可花椒还是新的麻!”
谭雅听了,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敬意。她俄然想起阿谁年青的批示官周朝阳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实际是查验真谛的独一标准。”
“团长,您这招可真高啊!”一个兵士镇静地擦拭动手里的重机枪,说道:“当初我埋的时候还心疼得要命,现在看来,团长您是早有筹算啊!”
看来,李云龙就是这句话最好的践行者。
他摇了点头,这些“特聋兵”,或许在那些喜好墨守陈规、悲观防备、喜好死守阵地的批示官眼里是块宝,但在李云龙看来,这些的确“特聋兵”纯纯就是鸡肋。
若让他批示,他甘愿把这些克隆兵安排到运输队或者后勤部分去,起码还能阐扬点体力上风,总比在疆场上白白送命强。
她立马遵循李云龙的叮咛去安排撤退,她一边繁忙着,一边偷偷地瞄着李云龙,眼神中充满了佩服和一丝不易发觉的倾慕。
谭雅现在对李云龙的话是言听计从了,她晓得,这个看似卤莽的男人,实在有着丰富的战役经历和过人的聪明。
在这场战役中,李云龙也灵敏地发明了这些“特聋兵”兵士的特性:固然身材本质刁悍,悍不畏死,履行号令果断,指哪打哪,但却贫乏疆场上的矫捷性和应变才气,用当代话说就是缺了点“灵性”。
常常一小我的心机防地被攻破,就轻易拥抱对方的设法,乃至产生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也就是我们官方亮剑圈里俗称的“驴化征象”参考前期赵刚】
李云龙哈哈大笑:“军校?咱八路军的批示官,还真没几个是军校毕业的!我们的军校,就是这疆场!跟小鬼子真刀真枪地干,打一仗,就学一仗的本领!那些军校里出来的军官底子没几个是咱的敌手!”
谭雅看着面前的统统,心中对李云龙的佩服又多了几分。这个男人,不但兵戈英勇,并且心机周到,总能让人刮目相看。
“李团长,你这脑筋到底是如何长的?如何甚么都能想到?”谭雅忍不住问道,“莫非你是在哪所军校学的这些啊?我感受西点军校的高材生恐怕都不如你啊!”
“行了,我们得抓紧时候撤退了。”李云龙拍了拍谭雅的肩膀,“在这里埋几个诡雷,给小鬼子留点‘记念品’。现在不撤退也不可了,这仗我们打不下去了,弹药耗损太大了,还得留些弹药应对路上能够呈现的突发环境,不然万一再碰上鬼子,我们就得跟鬼子拼刺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