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集 仁杰护唐[第3页/共8页]
一将名成,枯骨成山。
武承嗣、武三思皆欲营求为太子,多次调拨宫中侍臣谏说太后道:自古以来天子,未有以异姓为嗣者。
裴怀古引军南下边关,军至桂林,发书记示招降叛匪,示以祸福短长。
李显时为废帝,经常心惊胆战。每闻母后派使臣前来,更加惶恐非常,多次欲要他杀。幸有韦氏安慰:祸福倚伏,并无常理。人不当死,何必自就?
裴怀古听得一清二楚,不由大骇,因而暗自计算。
直到次日凌晨,四名看管才发明犯人已逃,急高呼火伴,已自追之不及。
厥后未久回銮,则顺势将庐陵王百口带回神都,复又安设宫中。
凤阁舍人张柬之奏道:自古未有中国亲王,聘娶蛮夷女者。
默啜止道:不成,留之且有大用。
因而就此反周,征发诸部大兵二十万,分道南击武周朝袭静难、平狄、清夷等军。
至长安年间,武则天有日问狄仁杰:今我朝中乏人,那边可得奇士,以进用之?
忽一日,裴怀古正在帐中假寐,便听帐口胡兵道:众将都随可汗往中原劫夺,仆从美女及金银财帛尽有。惟苦我等几个,在此看管这厮,好不命苦也!
逾数日,太后忽问狄仁杰:朕夜梦大鹦鹉,只是两翅皆折,卿谓是何兆也?
见太后不语,知其意动,趁机又劝:不如派遣庐陵王李显。此前自徐敬业始,朝野每有谋反情事,无不以庐陵王为由者何?因趁母子之隙也。将庐陵派遣京师,则母子敦睦相处,天下虽有怀异志而欲为贼叛者,复又何从借力诽谤哉?
阎知微听罢,面色通赤,忸捏无地。
叛军久闻当年裴招讨大名,见其亲笔檄文,遂纷繁前去大营归降,申述被官吏逼迫,不得已起兵造反。
突厥诸将见阎知微逃回,皆都叫道:如此无用之人,还是哈喇了罢,以免徒费粮食!
因至姚州,见无屯卫,便问本地官:我闻朝廷每年于此有五百兵轮戍,今因何不见?
鸾台侍郎同平章事狄仁杰安闲进言:文天子栉风沐雨,亲冒锋镝,以定天下,传之子孙;太帝更以二子以托陛下。陛下今欲移之他族,无乃非天意乎!且姑侄之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秉承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祔姑于庙者也。
众闻庐陵王复得任用,因而九州鼎沸。李显规复太子之位,母子和好如初,又得挂帅北征,恰便是投胎循环,更好似再获重生。因而渡河北上,调集众军。
百姓闻此大悦,守城将士心中亦安。
封赏出征将士已罢,由是天下稍安,张易之兄弟入宫,复为薛怀义故事。
狄仁杰出,将此事悄悄奉告右肃政台御史中丞吉顼,然后说道:我劝天子起复皇太嗣,派遣庐陵王,太后意有所动,然踌躇未决。当今之计,只欠有陛下最为亲信者,再行进谏,促其意决。公其能为之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