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装备失败[第1页/共3页]
更高的膛压代表着更快的初速率,可这也对炮管的质料提出了刻薄的要求,很明显目前的体例是将炮管变粗,可这也会增加它的重量。
无法只能发起将这统共制造出来的两个型号10把枪这一部分保存,剩下送到火线去,归正造都造出来了,放着不消不等着吃灰吗?
在听完后,李宁神采直接垮了,这不是和深圳那块地盘一样吗?并且这但是10万,这个年代的10万与后代几千万比拟都一点不差。
李宁对此倒是没有甚么感到,比如说大名鼎鼎的巴雷特,在80年代的售价是1万美圆出头,合算成群众币是4万。
不过步枪手凡是也就如许了,因为射击间隔凡是较短,远一些的都是火力覆盖,只要不是风特别大,底子就不会影响枪弹飞翔。
李宁多次对他停止解释,可仍然没有任何用处,这东西用对外出口还能够,本身国度利用吧,不可。
以后颠末一顿细研讨才发明题目,起首后代研讨出来的偷袭榴,它是有电脑帮助计算的。
制造出来首要用于出口,小部分用来海内军队停止合用化练习。
最后是国防科工委看不下去了,直接和李宁商讨,看看能不能以物换物的体例把这个专利费给了。
常常打枪的都会晓得,在对准远一点的目标时都要将枪口微微举高,因为枪弹打出去是构成一个抛物线,而不是直接射畴昔。
在得知这么一把枪的代价高达1万,统统人都非常的绝望,启事无外乎其他的,太贵了。
本来李宁还想找找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劝一劝,成果大师的设法几近都分歧,就是这东西贵。
统共整出来了两款,一个能够算是巴雷特的仿造版本,另一个就是本身穿越前最早进的201型12.7毫米大狙。
并且这两款兵器也没体例量产,他们的枪管和对准器都是八级工亲手磨的。
没体例,偷袭枪的代价本来就是贵的,可其别人并不承认如此高贵的兵器,因为拿这个钱还不如多出产一些85式偷袭枪。
后代偷袭榴通过计算机帮助,能够将这一步简化。
可这个钱出产榴弹发射器的兵工厂也不肯意出,而国度也确切需求这款兵器,李宁也不是不识大抵的人,将这个代价降到了8万,又从8万降到了7万,可还是不肯意给。
就是代价比较高,1万。
以是终究决定停止减配,比如说皮卡汀尼导轨打消,战术握把打消,枪口部件也打消,但是下挂式榴弹发射器保存。
除此以外另有炮管,当代的火炮和二战期间的火炮底子就没法比,膛压底子不在一个层次上。
将一个顶尖工程师让他穿越到太古期间,他顶多能炼制出浅显钢铁,现在这类特种钢它是不成能炼制出来的,因为它触及到的东西太多了,是一个别系化,光靠小我是难以窜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