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群臣舌辨[第2页/共3页]
但是,就在这令人喘不过气来的紧急关头,林晓波将军与其他几位身经百战的大将毫不害怕地挺身而出。林晓波将军举头挺胸,目光果断地凝睇着皇上赵应,齐声说道:“启奏陛下,靖王府一门英烈,为朝廷立下汗马功绩,却不幸遭此惨祸,满门被灭。凶信传来,嫡宗子徐启山哀思欲绝,情感失控之下未经答应便擅自回京悼唁,虽属不敬之举,但其情可悯。恳请陛下念及靖王徐靖对朝廷的赤胆忠心以及赫赫军功,网开一面,饶过他独一的血脉吧!望陛下三思啊!”
话音未落,只见林晓波等几位将军喜出望外,难掩镇静冲动神采,当即齐刷刷跪地叩首谢恩不迭。反观丞相李高一伙人,则面露悻悻然不悦之态,心有不甘却又无可何如只得冷静吞下这口气。
朝堂之上,鸦雀无声,静得连一根针掉落在地上都能闻声,仿佛时候已经凝固。大臣们个个面色惨白如纸,毫无赤色,嘴唇紧紧抿起,不敢收回一丝声音,乃至连呼吸都变得谨慎翼翼,恐怕突破这诡异而又压抑的沉寂。全部朝堂满盈着一种令人胆怯的严峻气味,好像一座被灭亡所覆盖的庞大陵墓。
斯须,寺人总管李公公步入天牢,他面无神采地展开圣旨,大声念叨:“念在靖王府满门英烈惨遭不幸,特赦靖王世子徐启山无罪出狱,以慰英魂。出狱后立即返回边陲莫城抵抗辽军,钦此!”声音在天牢内回荡,仿佛具有一种震惊民气的力量。
徐启山遍体鳞伤、气味奄奄地横卧在阴暗潮湿且披发着恶臭的牢房里,但他那如钢铁般坚固的面庞却流暴露非常刚毅和沉着沉着之色。当听到寺人宣读圣旨时,他本来毫无颠簸的眼眸中俄然闪过一抹晶莹的泪光,但转眼之间便重新被刚毅所代替。贰内心非常明白,这份圣旨不但仅只是给靖王府带去些许安抚那么简朴,更多的则代表着一份沉甸甸的任务以及非常严峻的磨练正摆在面前等候他去承担和面对。因而乎,一个动机在其脑海愈发清楚起来——必须以实际施动来祭奠那些已经逝去的英烈们,并尽力让曾经显赫一时的靖王府再次抖擞出昔日的荣光!
但是,反对派的声浪却涓滴不减,乃至愈发高涨。就在此时,丞相李矗立起眉头,微微一挑,户部尚书严江波见状,立即迈步向前,躬身见礼道:“启禀陛下,微臣觉得此举实非安妥。倘若边陲将领皆如徐启山普通玩忽职守,未经朝廷答应便私行回京,那岂不是乱了章法、失了体统?”话音未落,丞相李高带领浩繁文官齐声拥戴道:“臣等附议,此等行动断不成姑息,务必从重惩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