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镇国谋士 - 第105章 许良写的诗,我指点不了!

第105章 许良写的诗,我指点不了![第1页/共3页]

许定山明显没在乎这些细节,只一个劲点头,“对,对,押题!”

“看来你确有才学,是老朽恪守成见了。”

若不珍惜光阴,只会徒增白发,老来伤悲。

“寥廓江天万里霜,这句诗词非有大胸怀、大气度之人写不出来。”

一寸工夫未可轻。

“到底是陈先生,一句话就说出了我想说的。”

许定山跟顾春来惊奇不定。

“这么说,您应当明白吧?”

许良在此前已经当场写了两首诗,再写第三首也不是不成能。

若许良果然能写诗,都不消多么出彩,只要文理通畅,就完整不消担忧了。

陈先生沉吟点头,“本来如此,看来此前是老朽想得窄了。”

坦白说,单论背诗他并不怵。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陈先生又看向许良,“至公子无妨归去好好想想,各筹办两三首,拿来与我看了,再劈面点评,如何?”

陈先生倒是目光一亮,“一二两句听上去乃须生常谈,却言语凝练、精干,不错。

顿了顿,他皱眉道:“你有如此才学,虽一定能以文章立名,却也决计不至于让许家蒙羞。

许良悄悄感慨。

“这……好诗!”陈先生赞叹,“你……”

陈先生听罢笑着点头:“老国公的意义是让老朽学那科举之前押题,好让公子有所筹办?”

费事他不怕,但能制止费事岂不更好?

宿世诸多文学储备没能用上,可惜啊!

陈先生已经呆愣当场。

许定山忍不住问道:“陈先生,你说了这很多,良儿这首诗到底如何?”

现在他压根不体贴许良到底是临场赋诗还是事前筹办的了。

由此可见读书治学的首要。

“就以此为题,写篇劝学诗如何?”

他本来还觉得要借墨客前显圣呢。

说着,他朝许良略略欠身,拱手一礼。

“他才十九岁,竟能想出‘人生易老天难老’……这类绝妙好句为何我想不出来?”

但是我许家身在朝廷,很多事不能纯真地做或者不做。”

“好!”陈先生是至诚君子,照实答复,“这首诗平仄、用韵工致,遣词造句精美,景象融会,是不成多得的佳作!”

“老朽指导不了……”

“嘶——”

许定山忍不住提示,“良儿,想露脸是功德,可别露了腚!”

单这一句话不当妥的情面油滑?

顾春来无言以对。

许良也不辩白,只清了清嗓子,双手负后,朗声开口:

陈先生虽未开口,但满脸神情却都是两个字——“不信”。

“老朽听闻你能仕进是给陛下建言献策,想来是迷途知返,读书开智而至。

不然的话重阳节那天难保有哪个不开眼的旧事重提,闹他的笑话。

许良拱手,“独在他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至公子若要提早筹办,无妨从这几个方面切入,一个题材筹办那么两三首,以防旁人随时刁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