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 风过易水寒 3[第2页/共3页]
高欢前日兵败,心中憋闷,早想再战一雪热诚,是以语意甚激。孙翊听了结不起火,只不疾不徐道:“功肃,我军四路齐发,兵马排布燕人早已晓得,若燕人集合兵马,突击一起,又该如何?当时我一起兵马以寡敌众,只怕难以抵挡。若被燕人冲破我防地,直趋莫州、河间,如之何如?”
郑军战够多时,未能讨到分毫便宜,两军胶葛在一处,难分胜负。陈封闻报,只得传令鸣金出兵。
偌大中军帐中,只坐了七人,便有些空空荡荡。陈封高坐上首,程备、乐籍摆列摆布,四将坐于下首,其他司马参军皆被摒出帐外。
郑军缓缓出兵后退,燕军仍不追逐,只收束兵卒,结阵待战,竟是涓滴不见懒惰。
燕军出战兵马与郑军相称,也有预备兵马压阵,却并不与郑军对攻,只结阵恪守。郑军遣步兵攻阵,燕军便以步兵对阵;郑军再遣马队袭扰,燕军也以马队接战,竟是层次清楚。
回到营中,陈封传令命董延、周严、高欢、孙翊速至中军构和。
孙翊话音未落,便听高欢大声道:“翼腾这话我却不甚明白,既要缓战,如何能逼得清州、大城兵马回援?依我之见,燕人既要速战,我便遂贰情意,与他速战便是。我四路雄师既已摆开,便四路齐发,与他正面决斗就是。燕军纵强,我大郑禁军可也不逊于他,岂能惧他?即使一阵不能胜他,也要打得贰心惊胆战,到当时,清州、大城燕军天然回援。”
孙翊道:“都司、批示使,末将觉得,对阵燕军,还当以稳为上。燕军虽少,但其威名播于天下,不成小觑。然燕军远来,须从他海内运粮至霸州,路途悠远,不能耐久,是以他需求速战,我却无妨缓战。若能逼得清州、大城燕军回援霸州,我可乘势取了大城,再断他粮道,燕军便不得不退。待燕人退兵之时,我再挥兵掩杀,必可大胜一场,光复霸州自不待言。”
董延一怔,喃喃道:“翼腾所言甚是,是我思虑不周了。如此说,翼腾想必有奇策了?”
董延道:“程批示使说的是,若就如许渡水交兵,确是有些不当。我军兵马虽众,却有些分离了,如果燕人集合雄师,伏击一起,只怕有些不妙。末将觉得,无妨将四卫兵马合在一处,请千灵卫压阵,既可策应雄师,又可防备燕人南边援兵。我等三卫兵马齐渡易水,与燕人决一死战。河北尽是平原,燕人无险可据,又无处可设伏兵,他兵马又少于我,能奈我何?”
程备道:“翼腾思虑精密,敬德之计却也并无大谬。只是我雄师出征,确该慎重,若无必胜掌控,还须细心考虑才是。翼腾如有奇策,无妨说出我等一同参详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