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氏之渊源[第3页/共4页]
“又传十二世至徐君章禹国并于吴,楚以筑城存徐夷,以厚其势,至此国不复存,徐氏族人散于天下"自徐国臣服于楚及徐偃王身后,其子孙辈出称王,仍带领着徐国族人同西周作战,西周被犬戎毁灭后又立幽王太子为周平王。公元前770年放弃镐京,由诸侯秦襄公以重兵护送周平王到洛阳建立东周(注:秦襄公是以有功,受封秦邑建立秦国)。徐国跟着汗青进入东周王朝期间,即人们常讲的东周各国相互争霸期间。东周包含两个期间:一是春秋,二是战国。这里讲的又传十二世至徐君章禹恰是春秋期间的末期。此时早已臣服于楚的吴国,得于齐人孙武(《孙子兵法》作者)和楚国亡臣伍子胥二位大将帮手而强大,于公元前512年即周敬王八年;吴阖闾三年时背叛了楚,攻并属于楚的一些臣国,此中吴王阖闾以三分之一的兵力伐臣服于楚的徐国,徐国国君章禹领兵恪守,以待楚军来援。阖闾见徐城坚毅,攻打不易,又恐楚军必将来救,故决定筑堤引水灌城。徐君章禹已知守不着城,乃断发携夫人迎降吴王,十仲春二十三日徐国历经四十四世国君,一千六百四十九年而被吴灭。国君章禹率其族人叛逃奔楚,楚司马沉伊戍受命率兵救徐,与国君章禹相遇途中,急挥军与吴作战,吴军退去。将徐国族人安设在筑城(在今安徽亳县东南),以对于吴国,以厚其势。跟着时候的推移,又畴昔了39年,即公元前473年,越国又兼并了吴国。至公元前306年楚国怀王又灭了越国而称霸,至此西周初“八百诸侯国”兼并成为春秋期间170多个大小侯国,至春秋末期兼并成为“五霸”(宋、齐、晋、楚、秦),由此五霸逐步过渡到“七雄”(齐、楚、燕、韩、秦、赵、魏)对峙的战国期间。在兼并中东周王朝于公元前249年被秦所灭。徐国自吴灭后,再无回天之力,国已不复存在,徐氏族人垂垂散于天下。据《中国文明大博览》中册103页“徐姓”一节讲:在安徽凤阳县聚居繁衍之徐氏,至国亡时,已生长为一大师庭。姓谱记录:望出东海、高平、东莞、琅琊、淮阳这些处所。在山东、山西二省也有徐姓,可见亡国后皆纷繁向西迁徙。徐氏南迁漫衍景象:据东海堂徐氏族谱所载,在汉桓帝时,一世祖樨,居江西南昌府。二世祖洎,迁浙江衢州府龙游县。三世祖潘、洪、奇、盛、永共五人分家浙江绍兴、信守、江西南昌、姑苏阳县、吴郡等地。宋末江西石城县迁福建汀州、上杭、连城二县,元时衍居广东丰顺、海丰、梅县、博隆及湖州之南坑,明时移居长乐,分迁程乡、东古、义化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