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再次创造奇迹[第1页/共3页]
“你给的时候,我怕完不成。”
因为一旦让我们的工程师看到,他们就能很快地仿照出来,乃至不久后就能以很低的本钱大量出产。固然听起来像是开打趣,但实际中仿佛确切如此。
苏晨看着唐建军轻松的行动,张了张嘴想说甚么,但最后还是甚么都没说,只是冷静地接管了。
“它的精度和辩白率虽好,但分歧适我对这架飞机的希冀。”
唐建军沉默了一会儿,说:“苏晨,我不问你买这些东西有甚么筹算,但之前陈义坚总工来找我时,提到的要求应当是你说的吧?”
“但我对此一窍不通,以是这项任务还是得请您出马,能够还得劳烦您带队去以色列。”
“可PD雷达的供应商出了题目,现在几近只能考虑以色列的ELTA体系公司的EL/M-2021B。”
苏晨点头:“对,按照和谈,不列颠宇航只卖力贸易部分,比如托付时候和代价等,统统技术构和都由您卖力。”
不管用处如何,几近全都设备了近似的进气道设想,就连本钱昂贵的锻练机也不例外。这不恰是夏国工程师先学习再提高的老套路吗?
操纵出国的机遇汇集公开辟布的科技文献,体味国际上的技术静态,增加见地,这是当时每个有机遇出国的夏国技术职员都会做的事情。
比如说,老美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端研发一种叫做“dsi”进气道的新技术,直到2006年F-35A战役机首飞时才正式利用。
是以有人猜想,“必然是某个夏国工程师只看了一眼F-16的dsi进气道实验机的照片,就‘孕育’出了枭龙战役机。”
“太棒了!”唐建军欢畅得像个孩子,挥了挥拳头:“此次有机遇详细体味PD雷达的布局,机遇可贵,苏晨,感谢!”
而这类技术冲破,常常需求一点灵感的火花。
唐建军不清楚内里装的是甚么,也就未几想,偶然候如许反而更好。
“但‘海鹞’就不一样了,你提到不想用现有的‘蓝狐’雷达,而是想要PD雷达。”
“如果能有一台现成的设备做参考,那该多好。不然,我只能在构和时简朴提些技术需求。”
甚么意义呢?
顺手把信封放进了行李箱,说:“老苏真是用心良苦,本身不能出国,还想着让你帮手。”
网上曾有人开打趣说,夏国的工程师有一种特别的技术,叫做“一看就会”。固然这是个打趣,但对于像唐建军如许的科学家来讲,这类机遇确切贵重非常。
是以,苏晨帮父亲汇集质料是很天然的行动。并且,既然是公开辟布的质料,天然不会有敏感信息,以是唐建军也不担忧。
唐建军眼睛一亮,孔殷地问道:“苏晨,你是说,与ELTA体系的构和将由我来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