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孔子编年其一[第2页/共4页]
齐景公一听,就问孔子:“这是哪位先王的庙啊?”
到了三十七岁,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那叫一个好听啊,他整天沉浸在音乐里,连肉是甚么味儿都忘了,齐国人都夸他境地高。齐景公跟他聊起治国理政的事儿,也是听得津津有味,还想把尼溪的地步封给孔子呢。可这事儿被晏婴给搅和了,他说孔子此人太能折腾,分歧适待在齐国。没体例,孔子只好打包行李,又回到了鲁国。
从周朝学成返来,孔子在鲁国的职位那是越来越高了,弟子也越来越多,从四周八方赶来肄业的,传闻有三千人呢!这可真是桃李满天下啊。
孔子啊,他白叟家有个信条,那就是“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意义就是老天爷不偏不向,但老是眷顾那些做功德的人。他常常跟弟子们念叨:“小子们记着了,这话实在,说到内心儿里去了。”
孔子六岁那年,别的孩子都在玩泥巴,他却摆起了祭奠用的俎豆,学起了礼节。
孔子捋了捋胡子,不慌不忙地说:“必定是厘王的庙。”
《论语·为政》有言,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话音刚落,内里就传来动静,说厘王的庙公然被烧了。齐景公一听,连连感慨:“哎呀妈呀,贤人的聪明,那真是超乎凡人太多了!”
二十四岁那年,他妈颜氏归天了,和爸合葬在防山。
十七岁那年,鲁国的大夫孟僖子快不可了,他叮嘱儿子懿子和南宫敬叔,必然要去学礼。
齐景公猎奇了:“您如何这么必定呢?”
接着,孔子又跑到后稷的庙里,瞥见三个金人,嘴都被封上了,背上还刻着字:“这是前人提示我们要慎言啊!记着了,别多说话,多说话轻易好事;别多管闲事,多管闲事轻易肇事。安乐的时候要警戒,别做悔怨的事儿。别感觉没啥大不了的,祸端子能够就这么埋下了。别感觉没啥风险的,说不定风险大着呢。别感觉本身懂很多,神仙可都在看着呢。小火不灭,能够就成了大火;细流不堵,能够就成了江河;小事儿不竭,能够就成了大费事。小刺不拔,能够就得找斧子了。真能谨慎谨慎,那就是福分的根儿。嘴啊,能够就是祸门的钥匙。倔强的人,轻易死得早;好胜的人,轻易碰到敌手。强盗恨仆人,百姓怨君王。君子晓得天下不能争强好胜,以是就甘居人下;晓得世人不能抢先,以是就落在前面。暖和恭敬、谨慎有德,让人家恋慕你。保持谦虚,没人能超越你。人家都去争阿谁,我就守着这个;人家都利诱了,我就不动。藏着我的聪明,不夸耀我的本领。我固然职位高,但没人能害我。江海固然处鄙人流,却能包容百川,就是因为它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