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笔记本[第3页/共5页]
第二每天刚蒙蒙亮,天涯才出现一丝鱼肚白,小六就被一阵激烈的尿意硬生生从睡梦中拽了出来。他双眼还透着浓浓的困意,眼皮似有千斤重,迷含混糊地从床上爬起来,脚步踏实,像踩在棉花上普通,高一脚低一脚地朝着厕所走去。
丈夫走后,郭六的日子愈发艰巨。但她骨子里就有一股不伏输的劲儿,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借着微小的晨光,开端做女红。她的双手像是被付与了魔力,飞针走线间,一幅幅精彩的刺绣逐步成型。村里的一些男人,见郭六姿色出众,又单独一人,便心胸不轨,纷繁拿着财物前来引诱她。可郭六每次都义正言辞地回绝,她内心只要一个动机:等丈夫返来,照顾好公婆。
面对这两个锋利的诘责,郭六公婆那句“此我家事,官不必与闻也”,看似保护了自家的庄严,实则是典范的顺民话语,客观上帮村长推辞了任务。给郭六甚么样的名分,或答应以算是家事,但形成这一伦理悲剧的本源,村长绝对难辞其咎。歉收的时候,百姓们辛苦劳作,把粮食交纳给村里;灾荒年,村里理所当然有任务开仓赈灾。以是,村长的不作为,或者贪污剥削救灾粮,就是在把人往死路上逼,就是在逼良为娼。
可题目来了,既然饥荒不算太严峻,为甚么还会产生如许的人伦悲剧呢?明显村里储备了一些救灾的粮食,只要村长在饥荒到临时开仓放粮,村民们哪怕只能喝上一碗粥,也不至于落到这般地步。那么,如果有救灾粮,这些粮食究竟去哪儿了?如果村长不开仓放粮,往年收的那些储备粮又去了那里?
谁能推测,安静的糊口俄然被一场可骇的水灾突破。太阳像是发了疯,无情地炙烤着大地,地盘干裂,庄稼颗粒无收。饥饿的暗影敏捷覆盖了全部村庄,家家户户都在为了保存苦苦挣扎。郭六的丈夫看着家中日趋见底的米缸,望着年老多病的父母,无法之下,做出了一个艰巨的决定——外出乞食逃荒。
这话一出口,本来喧闹的屋子刹时温馨得连根针掉在地上都能闻声。世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脸上暴露难堪的神情,随后,一个个冷静地起家,悄悄分开了。看着空荡荡的屋子,郭六再也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
丈夫走后,郭六实在有两条路能够选。一是本身也跟着逃荒,把公婆扔在家里不管。可如许做,公婆必定会饿死,她本身也会被村里人戳脊梁骨,知己上更是过不去。二是一死了之,喝药、吊颈、跳河,用这些极度的别例摆脱面前的窘境。但她曾对丈夫许下承诺,要照顾好公婆,这么一死,不但违背了信誉,还会背上不孝的骂名,身后也进不了夫家祖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