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蠢蠢欲动的政变[第1页/共3页]
传闻,王雱从小就敏悟,他另有一个獐鹿同笼的典故。
赵世哲仿佛终究定下心来。
王安石对王雱的话不置可否,在纸上落下他多年前写的《游褒禅山记》全篇的最后一个字。
不过,才刚说完一句话,王雱就又拐回了之前的话题。
只是不幸了那桃树,明显长势颇好,被这一通乱剪,再长起来又要大半月的春日了。
王雱不解其意,只好耐着性子答复:“父亲的字自是极好的,黄公曾夸奖父亲‘书法奇古,似晋宋间人笔墨’。”
“父亲。”
王安石实在早就听闻官家失落的事,不过,他对赵顼还算是比较体味,晓得内侍总管陈礼和皇城司使常绍既如此果断地守着垂拱殿,必是奉了赵顼旨意。
见王雱不肯罢休,王安石叹了口气,终究将羊毫放下。
赵世哲一愣,随即又开端修剪桃枝。
王雱越说越气,愤激至极时,乃至忍不住一拳捶在桌上,差点将墨汁溅到王安石方才写好的宣纸上。
他们不是别人,恰是前不久刚被罢相的拗相公王安石及其宗子王雱。
被王安石一通经验的王雱,只得垂下傲岸的头颅。
“雱儿,你看我这字,比黄鲁直(黄庭坚,北宋书法家)如何?”
“无妨,现在皇城司和内侍省皆处怀疑之地,得空他顾,我自有体例让人压服那两个老太婆,你只需联络两府六部的人做好照应。”
“但是,父亲,官家失落的事,父亲当真不筹办管管么?”
李士林像是想到了甚么,“两宫太后,怕是不会等闲屈就啊……”
李士林更是给赵世哲占卜,说他有王霸之气,当受天命。
要说汴京的风景一绝,除了大相国寺、金明池等驰名地标,私家府邸中,南阳王府那是必定排得上号的。
南阳王赵世哲,现在就在院中修剪桃枝。
府内满园的桃花早已按捺不住高墙大院的束缚,在温暖的春光下,竞相超出樊篱,惹得四周路过的行人都要列队立足抚玩。
“哦?竟有此事?风趣,风趣。”
“千真万确。”
父子二人,虽穿着朴实,但倒是汴京乃至全部大宋赫赫驰名的人物。
更让王安石大吃一惊的是,他这一进宫,便碰到了大事。
赵世哲闻言,手中的剪刀在空中一滞,“如此说来,传闻都是真的了?官家果然已经失落了整整旬日?”
“也罢!”
“据宫里的眼线来报,官家早就不在大内,谁知官家去了那边,又是死是活?”李士林趁机建言,“正所谓天予不取,反受其咎,王爷为了这一天策划多年,岂能坐失良机?”
他的神情看似对说话漫不经心,实则目光一向暗中瞥向李士林,重视力较着早就被李士林吸引。
“父亲,官家旬日未曾上朝,两府相公们都闹到垂拱殿门口了,这莫非也是闲言碎语?自从父亲罢相,那吕惠卿代替升任宰相,独揽大权的狼子野心愈发收缩!就连我也不放在眼里。我曾向他探听官家的动静以及两府相公应对战略,他却说甚么不在其位不谋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