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财政包干[第2页/共2页]
在青山县也不例外,河东村的企业享用了很多税收优惠政策,但省下来的钱,大多还是被以各种分摊和其他体例收归去了。在这一点上唐伟东非常重视,不管是税还是费,该交的一分不落,就是怕被秋后算账。
不过这些事都跟唐伟东无关,他现在还够不上这个层面,他要做的就是老诚恳实的、一分不差的交税交费就行了,至于交上去的钱是进了本地当局的口袋,还是入了国度的财务,都不是他能敢过问的。
唐伟东现在就是一门心机扑在本身的一亩三分地上,把头缩进壳里苟着,尽力的运营着本身创办下的几份财产。争夺能早日获得话语权,能够在这个期间收回本身的声音。
人微言轻,出去发声,只能徒增笑料,平白无端的丢人罢了!
同时,这也构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处所上为了少给国度交钱,就会冒死的抬高普通的财税支出(钱都换了个情势,用费的名义装进了处所当局的口袋)。处所上的财税支出低,国度天然也就收不到钱,国度财务没钱天然在生长上动力就不敷。
曾经有一个提及来可悲又好笑的事情。国度需求用钱的时候,财务却拿不出钱来,当时的财务大佬,厚着脸皮挨个省市去乞贷,沪粤那几个处所,却抠抠搜搜的像打发叫花子。当西海省把本省攒了几年的财务节余八千万,全数拿出来上缴国度,援助国度财务的时候,一个省部级高官,竟然当场打动的泪流满面。
浅显一点讲,也就是说国度设定一个财务总额,然后各省市凑这个数,有钱的多出点,没钱的少出点,往小了说,就跟“家庭联产承包任务制”差未几。
处所上财务支出超越这个基数的,就需求按比例上缴国度财务。低于这个基数的,国度不会补助给你,你们本地当局本身想体例处理出入均衡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