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过年(一)[第1页/共3页]
家里每个门都是要贴的,除了厕所的门贴的是蓝色的春联以外,小小的四合院里,大门,正房的门,东西配房的门,南厢厨房的门,如果家里近几年没有人归天,都是要贴红色的春联。如果有人过世,第一年不贴,第二年贴红色的,第三年贴蓝色的,到第四年以后才又能够贴红色的,这叫服孝三年。当然,厥后的人感觉其他色彩的欠都雅,干脆这三年中就都不贴了,直接从第四年开端贴。
乡村可不比城里,白日还好说,早晨可就难过了,特别还时不时的停个电,想看看书,还要点灯熬油的。乡村用的火油灯粗陋的很,多数人家会用一个很小的瓶子,在瓶盖上开一个孔,塞一根棉线,这就是一个灯了。点着火,豆粒大的火苗,光芒很微小,照亮的范围有限,用它看书的话太累眼睛了。唐伟东这哪受的了啊?
这一套东西,厨房里灶台前面的灶王爷画像前,一样也要有一份,只不过供奉三碟三碗三杯茶酒便能够了。
母亲在做菜炸肉,爷爷奶奶在包水饺,一个擀皮,一个包。唐伟东帮着父亲将一个大八仙桌抬到了院子的正中,这个是要做供桌用的。上面摆了八个酒杯和一样数量的茶碗,以及一样数量的筷子。还要摆上祭奠用的八碟八碗,有鱼有肉有豆腐,生果糖块干果不能少。
从这方面便能够看出,国人拜神是多么的功利,对本身有效的神就多供奉点儿,临时用不太上的就对付对付了事。
一个装满五谷粮食的香炉里,燃上三炷香,香炉的前面是一小我头大的大饽饽,大饽饽的上面插着的是用黄纸叠成的一个牌位,牌位上写的是‘六合众神之位’。
于指导员点点头说道:“知错能改还是个好孩子。行了,那就如许吧。让这位同道帮你做个笔录,你便能够归去了。”
青山县这边有个讲究,出了嫁的闺女腊月里是不能登娘家门的,要一向比及正月初二才气回娘家拜年。同时,恰好又有个看上去是自相冲突的民风传统,那就是出了嫁的闺女年前要给娘家“送年”(送年货,送过年用的东西,能够是古时候的人穷,怕娘家过不好年,变相的给娘家送点儿东西,帮衬一下。),以往这件事普通都是半子和外甥做的,现在恰好唐伟东闲的蛋疼,因而这事就由唐伟东代庖了。
自从产生了这件事以后,唐伟东就被限定了自在,过年前除了被扔在故乡帮着忙年以外,那里都没让他去。
腊月里的日子不顶过,转眼就到了除夕。
大年三十当天一大早,唐伟东先是跟着父亲唐建国和叔叔唐建军,一起到了自家的陵地,给老唐家的列祖列宗们发了点钱送了点衣食。之前过年的时候,家属里都是要请家堂的,把老祖宗们请回家去过年,过完了年再送返来。只不过这事前些年被制止了,说是属于封建遗毒。唐伟东记得重新开端请家堂,那就要到九十年代中前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