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局势分析[第4页/共5页]
高衡抿了抿嘴,“实际上是如许,但是这江北四镇本质上就是军阀,军阀盘据,崇祯朝已经深受其害,只敢杀文官,敌手上有兵的军阀只能哄着供着,且看左良玉、贺人龙之流,哪个不是祸害。吴三桂手握关宁军尚且降清,这江北四镇能有多少虔诚度?吴三桂开了头,少帅能包管刘良佐他们不会步厥后尘?”
其次是南明的经济、政治、军事前提吊打南宋,南边军队建制完整,另有福建海军,人丁非常稠密,北方比年战乱,大量人丁南移,只要朝廷用心,重新征召数十万雄师易如反掌。更不要说南边经济发财,大明朝的赋税重地都把握在南明的手中。
第二就是数术要好,君子六艺当中本身就包含了数术,但是在有明一代,因为八股取士,很多读书人都是读死书、死读书,写起八股文来头头是道,但是对糊口的利用技术把握为零。这也就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来源,要晓得,当代的君子可不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而是上马能打,上马能写的全能,高衡固然不说要文武双全的,但是数术好的人,逻辑思惟就好,图上功课就有根本,教起来就会事半功倍。
究竟上,郑森可不是胡胡说,这代表了当年明朝人的支流观点,究竟上,若不是高衡开了上帝视角,他也不会感觉南明这么快就完了。毕竟从当年的环境来讲,南明可比南宋好很多,起首是南明朝廷完整,南京六部本来就是为了应对这类告急环境保存的,南宋仓促建立朝廷,南明是天子一去南京立马就能有序运转。
实际上,高衡也确切有如许的心机,此次派景昭和蒲德曼出去,也是探探路,将来他是想要亲身去大明看看,毕竟穿超出来几年了,除了镇南关还向来没有踏上大明的地盘呢?去大明他也不担忧安然,本身有海军,清兵流贼没有,即便是有,也不成能是兴华军海军的敌手,只要郑芝龙不找费事,他的安然就没题目,恰好郑芝龙和郑森聘请本身去,这是个好机遇。
同时高衡对这些提拔出来的赞画们也是倾囊相授,将本身在特种军队中学习的各种图上功课的体例全数传授给了这些赞画。这些赞画也不是甚么人都能胜任的,起码,这十几个赞画都是成子龙和高衡亲身遴选,从全部谅山府的读书人中间遴选出来的。
但是大多数环境下,明军还是在解缆前先搞一个大抵的框架,然后到了疆场上再做计算。这类运营体例有着极大的弊端,起首是太依靠于人,如果主将和谋士短长,常常能有不错的战略,但如果主将和谋士程度普通,到了疆场上,明军可就抓瞎了。
郑森的面色变了数变,郑家军如何来的郑森当然明白,但是他不信赖父亲会做那种拥兵自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