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敕勒歌上[第2页/共5页]
多尔衮收回一阵惊呼,明显身边的洪承畴等人也看到了鲍承先的旗号。遏必隆出声道:“鲍承先不是去丁岭了吗?另有岳乐他们呢?”
观音峰疆场上,北洋新军竟然回转,这让正在攻山的士兵士气大减,两边血拼,拼的就是一口气,谁先撑不住泄了气,谁就败了。吴荣的炮火收割了太多性命,本就硬着头皮死撑的清军见援兵撤走,再也偶然作战,火线汉军不晓得谁发了一声喊,“顶不住了兄弟们!”全部汉军大阵开端松动,兵士们开端今后撤退,兴华军却趁机拉开了间隔,装填弹药再次开仗。
马队军开端收拢阵型,前面猪突狼奔的鲍承先等人长叹了一口气,总算是逃出世天了,幸亏本身跑得快,不然早就人头落地了。就算是被俘,估计了局也好不到那里去。
多尔衮这才回过神来,但是回过甚来想一想,如果本阵一动,那可不是摆荡军心这么简朴的事情了,搞不好全部疆场都要崩盘,高衡是个特别长于发明机遇的家伙,如果清军有崩溃迹象呈现,他再大肆压上,岂不是有全军淹没的风险。
曹振彦一愣,兴华军马队?他们不是从主阵地分出去了吗?这么快就呈现了?那为甚么清军在核心的哨探没有发明他们的踪迹?曹振彦来不及思虑这些题目,多尔衮的号令已经下达,他必须履行。
但是没体例,既然你投降了清兵,那就要接受应当接受的代价,毕竟每小我都要为本身的挑选卖力,助纣为虐那就是兴华军的打击工具。
但是撤回北洋新军的坏处是显而易见的,观音峰一战,恐怕就要前功尽弃了。这类先给但愿再撤回但愿,对于火线兵士的士气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可如果本阵被端掉,哪怕多尔衮顺利逃脱,对军心士气的打击也是一样,手心手背都是肉,不管如何选,都很被动。
多尔衮看了看洪承畴,内心安静了很多,不愧是见过大世面的人,这洪承畴一说话,就是和别人不一样,毕竟经历的事情太多,洪承畴看题目的角度跟普通大臣不一样。实际上,疆场的本质就是互换,如何用最小代价互换别人的伤亡就是主将要考虑的事情。反过来讲,哪怕火线不能获得战果,但是灭了火线的马队也是一场大胜,最起码,打掉了高衡的矫捷兵力。
这一幕当然也被象山阵地上的宋志看到了,高衡固然在批示中军作战,但是对于疆场的团体掌控才气还是有的,他明显也重视到了清军后阵的窜改。只见一支军队方才前出不久,又个人转向回防,并且行动非常敏捷,就这类令行制止的才气,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