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岳阳楼[第2页/共3页]
主楼一楼正中是一幅《岳阳楼记》的雕屏,雕屏两侧为晚清驰名文学家窦垿的驰名长联——“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前人,使我怆然涕下;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体味得来。”
置身岳阳楼,面前的统统都令人神摇意夺,逸兴遄飞。难怪自古以来,名流都爱至此登临,且佳作频出。
自东汉末年横江将军鲁肃始建“阅军楼”开端,岳阳楼至今一共重修了五十多次。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李商隐、韩愈、刘禹锡、张九龄等名流都曾纷至沓来,把酒临风,留下无数气势澎湃、名垂千古的佳作。
“中原五千年的文明史,又岂是说说罢了!”夏沫站上这最高的楼层,湖风拂面,忍不住豪情满怀,“我晓得,林蜜斯你在中原打仗到的很多东西和你在高丽遭到的教诲不一样,但你已经是个成年人了,你不能被局促的民族感情所绑架,完整能够本身辩白到底孰是孰非!”
岳阳楼之美,美在洞庭湖。洞庭湖乃古云梦泽的一部分,昔日曾号称“八百里洞庭”,内纳湘、资、沅、澧四水,外接万里长江,派头弘大。坐落于洞庭湖畔的岳阳楼,不管是选址、布局、还是修建艺术,都达到了人文与天然的完美连络,可谓楼湖一体。没有洞庭湖,岳阳楼不成其为岳阳楼;一样的,没有岳阳楼,洞庭湖也就不成其为洞庭湖了。
从气势来看,洞庭湖的阳刚之美与君山的阴柔之美相得益彰,实现了团体调和;从色采来看,岳阳楼的金碧辉和洞庭湖的银光灿烂以及君山的苍翠碧绿获得同一;从情韵来看,洞庭湖骚动不安的野性,和君山静若处子的甜美以及岳阳楼都丽华丽的贵族气味实现了同一。
连续有游人到小乔的铜像前鞠躬致礼,去小乔墓前献上一捧鲜花,为厚重悲怆的汗青增加了一抹柔情和亮色。
夏沫一起走来,且走且说,当真地为林孝媛和李恩贞先容着岳阳楼的汗青和文明。岳阳楼一共三层,站上岳阳楼的最高处,凭栏极目,烟波浩渺,水鸟翩跹,一抹缥缈的雾纱覆盖着青黛色的君山,水波不兴的湖水显现着与世无争的安好,来往穿行的船只通报着人间的炊火。
他指着雕屏上“歌”“互”两字极其较着的修补陈迹对林孝媛解释:二楼为真迹,一楼是仿品。此雕屏为清乾隆年间的大书法家刑部尚书张照保存的手迹,张字雕屏文即绝美,书亦工丽,材质贵重,遂成佳构,为四方叹赏惊羡……夏沫还绘声绘色地讲出了一段产生在清咸丰年间扑朔迷离的“雕屏盗窃案”,让林孝媛和李恩贞都听入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