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西夏大捷[第3页/共5页]
“同时,他们也在构造人手清理河道里的铁蒺藜,只是辽军戍守周到,清理事情停顿迟缓。”
“臣等恳请官家!”
正思考间,户部尚书迈出一步,双手高高抱拳,恭敬谏言:“官家,老臣觉得可马上遴选一批精锐水军,趁夜色保护,突袭辽军堤坝,或许能解我军燃眉之急。”
宋仁宗的神采微微一沉,眼中闪过一丝忧愁,他微微叹了口气,说道:“辽军向来勇猛善战,此次战事艰巨,倒也在料想当中。”
他的玄甲很快就被鲜血染成了暗红色,那殷红的血迹在玄色的甲胄上显得格外刺目。
户部尚书话音刚落,礼部侍郎便皱着眉头,连连点头辩驳:“此计千万不成,过分冒险!”
宋仁宗心中的那股镇静劲儿,早已烟消云散,只剩下焦头烂额的无法。
“是啊,看来还得让睿亲王出马走一趟。”
他看向主战派和主和派的官员们,表示他们将各自的观点和来由再详细陈述一遍。
直接求睿亲王不是来的更快吗?
御史中丞更是冲动得双眼放光,脚下不由自主地冲了畴昔,扑到纪由的脚边。
纪由嘴角勾起一抹嘲笑:“传本王令,活捉者赏银百两,抵当者格杀勿论!”
纪由有体系舆图啊,兵戈真的太简朴了。
本来筹办庆功的心机,现在也荡然无存。
擒贼先擒王,纪由一脚踩在少年君主的脊背上,剑尖悄悄一挑,镶嵌着绿松石的金冠便飞了出去。
西夏虽小,但政权成熟,能有效整合党项、汉、吐蕃等族力量,军事规律严明。
剑光闪动,寒光四射,血雾飞溅。
宋军远征需长途跋涉,后勤补给困难。
枢密使神采仓促地走进大殿,施礼以后,仓猝说道:“官家,辽军在桑干河上游筑坝了!”
他悄悄捋着髯毛,目光中尽是赞美,感慨道:“不愧是睿亲王,以三千兵力对阵西夏十万之众,竟能如此敏捷地大获全胜!”
言罢,他眉头舒展,略作思忖后,又弥补道:“责令工部,敏捷调集海内顶尖能工巧匠,集思广益、日夜赶工,务必研制出高功效具,用以清理河道铁蒺藜 。”
“举盾!” 李谅祚扯着嗓子声嘶力竭地喊道,可他的声音很快就被战马的嘶鸣声和兵士们的惊叫声淹没了。
李谅祚来不及多想,仓猝命令。
西夏马队(铁鹞子)和长途军队(泼喜军)矫捷性强,善于突袭和快速撤退,宋军步兵为主的军队难以应对。
就在他思路狼籍之时,副将拉着缰绳,奋力扯着嗓子大喊:“宋军主力在东南边向!”
“不如马上修书,向睿亲王就教应对之策,河道里投放铁蒺藜,这辽军实在太凶险狡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