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东晋风云[第6页/共7页]
这一年,恰是太兴五年(公元322年)正月,元帝方才改元永昌,公布了大赦天下的圣旨。但是,王敦发难的表文却接踵而至。表文中写道:“刘隗之前在门下任职时,就奸邪奉承,诽谤忠良,利诱陛下的圣听,从而得以把握大权,扰乱国度的奥妙事件,作威作福,使得朝廷表里的人都敢怒而不敢言。自晋魏以来,从未有过如此之人。他将国库的财帛华侈一空,用来满足本身的私欲,大兴土木,劳役百姓。我之前要求驱逐诸将的妻小,陛下圣恩准予,可刘隗却加以禁止,使得全军将士无不痛恨气愤。另有徐州的流民,他们历经艰苦,刚刚才在本地安家立业,刘隗却将他们全数摈除逼迫,充分本身的府库。陛下即位之初,这些人前来投奔,本但愿能在这乱世当中获得一份光荣,可刘隗却让他们再次充当征役,还是相沿本来的户籍,百姓们哀愤懑慨,怨声载道。我身为宰辅,与国度运气息息相干,固然我贫乏像陈平、周勃那样匡济时世的策画,但我也不敢健忘本身的职责,一心想要为国度社稷效力。我怎能眼睁睁地看着国度走向式微,而侵害陛下的圣德呢?现在事出无法,我只好进军声讨。但愿陛下能够明察秋毫,速速斩杀刘隗,如许才气停歇世人的气愤,使皇室的声望得以规复。只要刘隗的头颅在早吊颈挂起来,我的军队在早晨就会撤退。昔日太甲不能遵守商汤的典章轨制,导致国度堕入混乱,幸亏他采取了伊尹的建议,才使得殷道得以答复。汉武帝雄才大略,却也被江充所利诱,乃至于父子相残,血流满地,终究他能够觉悟过来,才没有落空国度的底子。现在的事情,比当时更加严峻。回想陛下当初坐镇扬州时,谦虚对待士人,任用贤达,宽宠遇人,深得世人拥戴。以是君子们都经心极力,小人们也都竭尽尽力。像我如许愚笨的人,也有幸能够参与朝廷的运营,使得王业得以昌隆,国度得以更新。天下百姓都伸长脖子,盼望承平。但是自从陛下信赖刘隗以来,科罚落空公道,街头巷尾的人们都在群情,说国度就像即将灭亡的吴国一样。我听到这些话,感到惶恐不安,精力恍忽,心中哀思万分,泣血不止。陛下该当保住祖宗的基业,正视国度的神器,细心检查我前后所上的表文。为何要丢弃忠告,信赖奸佞之人呢?这怎能不让人痛心疾首?但愿陛下能够将我的表文公布于朝臣,让大师商讨。我但愿陛下能够尽快做出定夺,让我的军队早日返回,不要让百姓们蒙受不需求的骚扰,如许就能使四海安宁,社稷永固。我现在已经身披铠甲,待命出征,孔殷地盼望着陛下的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