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唐伊吾军故址——大河唐城[第2页/共3页]
没成想她倒比我还冲动,一步一步的走在这千年前的大河唐城的故址之上,她不由得感慨起来。
看着车外就在面前的巴里坤湖,我面露难色,看着坐在一旁佳佳难堪的说道:“看来……昨晚出租车司机徒弟供应的‘谍报’……仿佛也不是太精确呀……”
“初唐四杰”之一的驰名墨客骆宾王参军来到伊吾军驻地,看到驻军将士艰苦的屯田糊口和保卫边陲的豪气,挥笔写下《夕次蒲类津》的诗篇:“二庭归望断,万里客心愁。山路犹南属,河源自北流。晚风连朔气,新月照边秋。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龙庭但苦战,燕颔会封侯。莫作兰山下,空令汉国羞。”】
佳佳望着窗外的巴里坤湖说道:“如何感受……巴里坤湖没有设想中的那种让人冷傲的感受呢?是不是……你也有一样的感受?”
三千伊吾军中的汉家好儿郎,在这个距长安四千多里地的处所,屯垦戍边保护大唐光荣,他们又何尝不驰念妻儿父母故交和悠远的故乡呢?
听到佳佳这么问后,我说道:“去巴里坤县城,买点东西后前去离巴里坤县城不远处的一处唐朝军事要塞!”
听完后她也笑了起来……
因为巴里坤湖就在335国道边上,当我和佳佳开车到巴里坤湖四周的335国道跟前时,一眼便能够看到面前的巴里坤湖。
如果没有安史之乱,如果唐朝不产生内哄,那它得是甚么样无敌的存在啊……
伊吾军的一屯,就在此处,大河唐城构筑于唐景龙四年(710年),呈长方形,中部有一道较宽的城墙将古城分为东西两个小城,别离为主城和附城。两座城东西并列,主城仅在西墙开有一门,门宽4米。在城门北端置马面一个,南端置马面两个。北墙有马面两个。南城中部有敌台一个。东墙即附城西墙,只要一通道通往主城,在附城内置马面三个,门道北端一个,南端两个。城墙的四角设有角楼,现仅西北角和西南角保存较好。
她走沿着这座古城,一边走一边说,我跟在她身后,拥戴道:“是啊,一个朝代,至今仍然影响着一个国度啊,这能够是中国汗青上最牛掰的政权了,乃至在唐朝灭亡后,另有雄据河西自称大唐子民的归义兵……可见这个朝代对河西乃至西域深厚的影响和魅力啊……”
说着她便走到车前筹办去淘米洗菜,我则是从车里拿出桌椅,支开后便操纵了起来。
关于大河唐城,按照网上搜刮到的质料记录:【唐朝在西域的屯田,安西都护府有二十屯,疏勒有七屯,焉耆有七屯,北庭都护府有二十屯,伊吾军有一屯,天山军有一屯,共五十六屯。每五十顷为一屯。
她听后笑了笑,并答复我说道:“谁说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