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王浚上奏伐吴,司马炎大殿议兵。[第4页/共4页]
司马炎凝睇奏章末句“时哉勿可失”,恍忽中犹见五年前羊祜在此处咳出的血渍——那日老臣攥着帝王衣袖嘶声道:“若待孙皓迁都修城,东吴恐十年不得下!”
“莫非看了此图。两位大人还那么说吗?”
司马炎的指尖忽得落在奏章上“吴主孙皓每宴群臣,置黄门郎监察,醉即剥面凿眼”处骤停。侍中张华趋前低语:“上月吴地细作来报,昭明宫'流香渠'中新溺毙十二宫人,皆背刻'谏迁都'血书。此正与王刺史所奏报吴主昏庸无道,东吴诸臣皆都想食其肉,啖其血以解心头之恨来看,确是一模一样。"
镇军将军司马伷闻言挺直腰背,玄铁甲胄铿锵作响——这位琅琊王虽是宗室贵胄,颧骨处却留着当年寿春平叛时的箭痕。
“伐吴大计,在此一举!”
天子御言,哪个敢再出声?
大殿之上不由一阵骚动:“贾大人说的也不无事理。”
建威将军王戎轻抚腰间《周易》,武昌城头的烽烟在他通俗眸中变幻成八卦阵图。
杜预笔锋力透三层素帛:“昔汉宣帝平羌后,召责贰言诸臣,使其叩首赔罪。今若半途而废,他日功成之时,陛下欲仿此故事乎?”
跟着圣谕颁下,二十万雄师如棋盘落子般展开:安东将军王浑接过虎符时,腰间玉具剑与青铜兵符相击,收回清越鸣响。这位并州名将眼角细纹里还凝着并北风沙,江西水网地形图早已烂熟于心。
又要一唱一和的禁止司马炎伐吴。
贾允不等杨珧说完,马上厉声喝断,额角青筋不由暴起:“本日岂能容你胡口乱言!”
“陛下。”
这是益州刺史听闻马隆封赐,按捺不住心中建功立业的欲望,连夜上的一道请战伐吴的奏章。
如此想着,群臣当中何只要贾允一人?
朝堂一片死寂:一旦吴主迁都站稳,只怕伐吴更难?如此来看,伐吴越早越好。
黑玉棋子刚落"建业"星位,忽见黄门侍郎捧襄阳急奏踉跄而入。
"启奏陛下,凉州八百里加急。"尚书令张华出列时,腰间玉组佩收回清脆的撞击声。他展开奏报朗声朗读:"征西将军马隆率部大破鲜卑秃发树机能,斩首八千级,余众尽降。秦凉二州已复归王化......"
“陛下圣明!”群臣山呼声中,侍中贾允却俄然出列:"陛下且慢,臣有本要奏。”
副将杨济更是握紧腰间新铸的环首刀,寒光掠过他年青面庞,蓦地生出一股肃杀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