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崇祯绝不上吊 - 第176章 大儒

第176章 大儒[第1页/共3页]

世人顺次落座,洪子新笑呵呵地说道:“受之兄,你我有十年没见了吧?”

值得一提的是,那边的读书人职位非常高,即便是王公贵族,见了读书人也要恭恭敬敬,更别提肆意打杀了。

钱谦益说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现在大明的礼法已经崩坏,很多读书人传闻朝鲜国以礼治国,甚是推许,还请子新兄成全。”

世人纷繁端起酒杯,一饮而尽,钱谦益却满脸苦笑。

当天早晨,新任礼部尚书钱谦益设席,接待朝鲜王世子李淏和大儒洪子新。

朝鲜王世子李淏闻言,面露惊奇之色,猎奇地问道:“经商?这不是很普通吗?为何会是以抄家砍头?”

钱谦益点了点头,说道:“谁说不是呢?就这一桩案子,牵涉到数百名官员,想大师伙苦读十余年,终究一朝得志,进入朝廷,想要为国效力,却未曾想,不过是礼尚来往的一点小事,就落得这般了局,岂不让民气寒?”

洪子眉头皱得更紧:“贵国崇祯天子未免有些矫枉过正,如此一来,岂不是让官员们大家自危,偶然政务?再者说,读书人本就贫寒,些许礼尚来往,又能算何为么大罪呢?”

钱谦益点了点头,神采愈发沉重:“子新兄所言极是,我也曾多次向陛下进言,劝他阔别那些奇技淫巧,用心治国。但是,陛下却置若罔闻,反而对我等忠臣良将产生了猜忌之心。现在这朝廷高低,民气惶惑,局势动乱不安,我等底子看不到但愿!”

洪子新笑着道:“大明才是儒学之本源,鄙人很清楚本身有几斤几两,怎敢在诸位大儒面前班门弄斧?”

现场长久沉默,洪子新说道:“大明正值多事之秋,外有劲敌环伺,内有民不聊生,正需求人才来帮手朝政,稳定大局。如此严苛对待读书人,又如何能留住人才,又如何复兴大明?”

钱谦益闻言,点头道:“子新兄有所不知,不但是我,很多人都曾去劝过陛下。但是,陛下现在对儒家学说底子听不出来,反而对那些奇技淫巧、傍门左道产生了稠密的兴趣。整日沉迷于那些别致的玩意儿,对朝政大事却置若罔闻。”

“当日一别,整整十年了,没想到,此生另有相逢之时。”

洪子新说道:“身为一国之君,最首要的是治国理政,以民为本,才气确保国度的长治久安。研讨那些奇技淫巧,又有何益?只怕是会荒废朝政,误国误民啊!”

崇祯十八年春,北都城一片平和。

比拟之下,大明的读书人职位并没有晋升,反而有降落的趋势。

受之是钱谦益的字,十年前,他还是詹事府的一名属官,曾经欢迎过洪子新,两人志趣相投,秉烛夜谈。

钱谦益点了点头,神采庞大地说道:“子新兄所言极是,虽说法规既定,便需严格履行,但是,也确切太严苛了。经商罢了,竟然给人家抄家砍头,这还不算,统统相干官员,非论大小,全都问责,即便是收了少量冰敬炭敬,也毫不放过。这世道,情面来往本是常事,何必赶尽扑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