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大朝会[第2页/共3页]
陈名夏躬身道:“臣谏言,陛下近年来虽励精图治,企图重振大明之威,但是国之大计,在于安民。近月以来,边陲战事频起,虽彰显陛下规复国土之志,但兵连祸结,国库渐空,百姓疲于奔命,实乃国度之殇。”
“启奏陛下,兵马之时属兵部统领,老臣不敢做主!”
六部尚书神采各不不异,却都没有禁止。
但是,本日的朝会却有所分歧。
朱由检见状,便问道:“魏卿家乃百官之首,这件事你如何看?”
朱由检早有筹办,淡淡一笑,说道:“陈翰林,你但是朕钦点的探花郎,有甚么话,直接说吧!”
朱由检闻言,眉头微挑,反问道:“既然如此,那就是说朕有错了?”
“臣附议!”
魏藻德赶快说道:“陛下为保大明江山社稷,征讨建奴,乃是出于国度大义,何来错误之说?只是……战事频繁,确切对民生形成了极大影响,此乃不争之究竟。”
在世人的谛视着,陈名夏正了正衣衿,缓缓出列。
要么就是陈名夏当场挨一顿廷杖,被打个半身后,再扔到午门以外。
魏藻德看了他一眼,又看了看龙椅上的崇祯天子,然后冷静把头低下。
本日之事,只要两种成果,要么崇祯天子让步,下旨召回兵马,转而生长民生。
魏藻德心中快速策画着,然后说道:“臣觉得,撤与不撤,需视详细环境而定。若边陲稳定,建奴无再犯之意,适时召回部分兵马,以减轻国度承担,专注民生,自是上策。但若边陲局势仍不稳定,建奴蠢蠢欲动,则仍需保持警戒,不成等闲撤兵。”
“臣代表国子监一百二十名贡生,恳请陛下以天下百姓为念,召回火线兵马,停止无谓之战,转而努力于农业生长,减轻赋税,鼓励农耕,使百姓得以疗摄生息,国库得以充盈。如此,方能真正实现国泰民安,大明方能长治久安。”
魏藻德目睹躲不过,只好出列,躬身说道:“老臣觉得,陈翰林所言确有其理,我朝比年战乱,百姓亟需疗摄生息,以规复元气。”
方岳贡只好说道:“兵部早已将章程递交内阁……”
他想了想,又说道:“依卿家之见,朕究竟该不该撤兵呢?”
“启禀陛下,臣翰林修撰陈名夏,代表国子监一百二十名贡生,奏上!”
朱由检身穿衮龙袍,百官觐见,山呼万岁。
倪元璐讪讪道:“臣只卖力后勤粮草,至于火线行军兵戈,还需求兵部做主!”
魏藻德还是低着头,仿佛老衲入定,又仿佛千年王八,一动不动。
陈名夏闻言,再次躬身施礼,说道:“陛下所言甚是,然建奴已经撤兵,天下本该安稳。本日之战,乃是陛下建议,而非建奴。俗话说,名不正则言不顺,我朝对外作战,若师出知名,必将难以服众,且劳民伤财,更是让百姓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