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崇祯绝不上吊 - 第54章 劝降

第54章 劝降[第3页/共3页]

是以,这封信对他而言,但是千载难逢的机遇。

终究,陈腐的城墙轰然倾圮,守城明军死伤无数。

明军只得后撤,一起撤回居庸关。

“常宁?你不是在大同被,被,被……”

杜之秩眼中闪过一丝滑头,说道:“很简朴,你归去奉告李自成……不,是天子陛下,让顺军从两侧山谷中出去,埋伏在城下,然后再让主力从正面打击!”

“可……可万一失利,我军将元气大伤,居庸关亦难保不失啊!”

终究,杜之秩摇了点头,假装无法地叹了口气。

杜之秩扶起常宁,说道:“这些话先不要乱讲,我们还是筹议一上面前的事,大顺天子那边是如何说的?”

杜之秩闻言,只能点头同意:“好吧,唐总兵务必谨慎行事,居庸关这里我会尽力守备,等候你的动静。”

常宁连连点头,又问道:“寄父,唐通此人如何?可否劝降?天子陛下说了,此人是一员虎将,若能招降,必如虎添翼!”

方才常宁说的是顺军,而不是闯军,更不是闯贼!

“唐通是个鲁莽人,必定出城应战,这时候,我会命人翻开城门,放顺军进城。届时此人腹背受敌,要么战死,要么投降,再无其他挑选!”

“这是大顺天子陛下亲笔所写的信函,陛下已经任命您为大顺朝司礼监掌印寺人,只要您翻开城门,便是从龙之功。”

八达岭城关,战况非常狠恶。

就算他们投降,那也要排在你以后。

顺军依托火炮,不竭对城墙建议狠恶的轰击。

常宁闻言,脸上暴露忧色,赶紧说道:“寄父有此胸怀,何愁不能成为第二个九千岁!”

一字之差,就意味着很多事。

只是这类事不如何光彩,总不能一劝就降了,总要推让一番。

合法二人争论不下时,帐别传来短促的脚步声。

“只说越快越好,不能给明军筹办时候!”

到了关沟,冲在前面的只要几十人,再多就站不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