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为国家科举取士 去冗员首倡改制[第1页/共4页]
“杜相之议才是老成之见。不过孤再弥补一句,那些老吏若真立下功绩,也要给人家一个升迁的渠道,就算做不了正堂官,做个八品、九品的县丞、主簿还是能够的,想要马儿跑就不要不舍得给马儿吃草!”
翰林院也要改。设置翰林院的初志本是培养宰辅之才,但实际看来,结果不佳,像杜相如许的毕竟是凤毛麟角,更多的是一群只晓得掉书袋子、毫无实务才气的老翰林。既如此,翰林院不设也罢。再者,孤之前也说了,此后宰辅必须具有处所任职经历,翰林经历反而不首要了。”祁翀说到这里,端起茶杯润了润说得枯燥的喉咙,又看了看杜延年。
但是实施轻简宽仁之法,民有害怕之心,反致悄悄渎怠,罪过滋长。此国策之误欤?抑或民气不古欤?
“不过,各项事件能够先预备着,免获得时候措手不及。”
“那臣这就让人去传令。”祁榛说完便起家要走,却被祁翀叫住了。
“这......”世人面面相觑,如许......行吗?
“榆东路邹汉勋的儿子,”祁翀又一指身后侍立的韩炎道,“老韩门徒!”
杜延年则被祁翀叫到后殿去伶仃谈事情。
话音刚落,祁榛的身影已经呈现在了后殿。
“这倒不难办,朝廷六部以及其他官衙都有很多经大哥吏,他们熟稔衙门事件,能够委派为侍从帮助办事,以弥补新晋官员的经历不敷。这些老吏升迁有望,出去立点功,转头领些赏钱,想必他们也是情愿的。”杜延年点头道,“殿下,此事臣觉得大抵可行,只是细节上容臣再想想,转头拟个详细条陈,再与诸大众议。”
众士子阅题以后或研墨掭笔,或奋笔疾书,或扶额苦思,各有姿势。
“改官制?”杜延年顿时瞪大了眼睛,官制鼎新向来都是大事,是牵一发而动满身的事情,他作为宰相,天然敏感至极。
祁榛忙又坐了归去:“殿下有何事叮咛?”
“这可真是‘说曹操,曹操到’!”祁翀笑道,“快请!”
“哟,杜夫人这是有了?”祁榛也笑道,“恭喜杜相啊!”
策论一道:“问:自古帝王钦慎刑法,盖以法者人之命、刑者国之拳,苟或失其科条,固难以措手足矣。恭维我太祖高天子,御极之初即命详定律法;世宗天子继体守成,亦许冤抑自陈;仁宗天子又颁圣旨,悉载古今慎刑之意以昭鉴戒。
时候是四个时候,也就是一全部白日。祁翀固然名义上是主持殿试,但也不必一向待在龙德殿,文武百官也不成能在这儿干站一整天,是以,试题公布后,祁翀就退至后殿歇息,百官除了少数监考官、执事官必须留下以外,其他人也被允准分开了。
“那殿下的定见是?”
“是啊,不知殿下是从那里寻来这么一名少年将军,天降英才啊!”祁榛也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