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9章 罗次辅举荐故人 忠顺侯规劝恩师[第1页/共4页]
“既然先生如此信赖此人,那就依先生所言吧,召他入京担负通政使!但是——罗先生,人是你保举的,若真出了岔子——”
“谁?”
“他若听了陛下这番评价,怕是要羞愤难当了!”杜延年“哈哈”笑道。
杨钺说到动情处眼泛泪花,乔履谦垂首不语,心中倒是波澜起伏,冲突纠结。
“有所耳闻,但不知详情。传闻带头的士子是江南的——”乔履谦语气游移道。
罗汝芳见祁翀反对本身的发起,便低头不语,祁翀见状诘问道:“先生俄然提出此事,莫不是要替甚么人讨情?”
召吴思玄回京的圣旨六百里加急送往了荥北,而借居在忠顺侯府的乔履谦也得知了大渊天子对本身的评价,特别是“国计民生与小我清名哪个更首要”这一灵魂拷问更令他堕入了久久的深思。深思以后他去见了杨钺。
“那为今之计当如之何?”
“本来朕还筹算见见他呢,若真如此,无妨先不见!国计民生与小我清名哪个更首要?为官者过于珍惜羽毛,做事瞻前顾后,便不是个能任事的!朕这个评价也能够奉告他!”
“臣等有罪!”杜延年忙起家告罪,罗汝芳却解释道:“陛下,朝廷自客岁至今,开罪免除的官员远多于新晋的官员,留任的官员又多被派至江南,而年青的官员则难以在短期以内顶替上去,这才导致了官员青黄不接的局面,此亦并非满是宰辅之过!”
罗汝芳也笑道:“乔公经历丰富,素有令名,足可担负阁臣之责,只是狷介了些,此前又受了辱,脾气便愈发古怪了!依臣所见,他一定是真的不想入朝,不过是顾虑降臣之名,又怕再次受辱,故而犹疑罢了。”
“教员担忧这是大渊朝廷针对江南人的诡计?”杨钺笑道,“那教员但是多虑了,参与罢考的士子当然有很多江南的,可也有很多江北的,都是一视同仁,并无辨别。而此次贡士上榜之人江南也有将近半数,可见朝廷对江南士子并无芥蒂。”
祁翀也被乔履谦这话气笑了:“他倒是想的长远!派人去奉告他,写在《贰臣传》里不要紧,起码还史乘留名。如果他无所作为,那么史乘上底子连他的名字都留不下!别说后代了,再过几年,怕是就连江南士民也不会记得曾经另有个敢跟当朝奸相叫板的乔太傅了!”
二人这才又重新落座。
“不瞒陛下,臣当年弹劾‘投献田’一事,御史台有几位御史也曾襄助于臣,此中有关孝芬,也有吴思玄!吴思玄彼时方才入仕,恰是弱冠之年,年青气盛,对于士族之家躲避朝廷税赋、中饱私囊一事非常看不惯,哪怕他自家也有这等事,也要冒天下之大不韪揭穿此事!是以,那段时候他与臣走的很近。
“您也感觉我该退隐于渊?”对于旧主,乔履谦还是保持着应有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