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8章 三钦使意见相左 二阁臣针锋相对[第2页/共3页]
乔履谦顿时红了脸,站起家大声道:“江南江北皆为大渊之地,臣既降渊,又蒙陛下恩宠正视,唯有经心报效罢了,元公何故疑我!”
“臣觉得江南士绅煽动肇事,实则还是不遵我朝法统,仍存复国之心。就比如澂州那起兵变,就是打着幼帝杨祖安的幌子,虽为托名假寄,但四周乡野仍有很多人拖家带口前去投奔!臣觉得,此风不生长,凡对抗朝廷者皆应严惩不贷!”
“详细名单朕就不看了。奉告邱维屏,明法科录的这一百二十人将来都是要到处所上去独当一面的,不过目前先不放到处所上去,全数授予九品官职,留在大理寺帮手他修律。待新律订正完成,这些人将是最精通新律的一批人!司天监也是一样,这些人先跟从郁明丰精习天文历法,帮手其订正新历,待历法修成后再依各自功绩、学业成绩授职利用。”
朕的意义是祸首祸首严惩不贷,不杀几个不敷以震慑宵小,该见血还是要见血的,但其他参与者皆可免死。不过,元阁老的顾虑也有事理,这些人不宜再待在江南故乡,不然不免再次被人操纵,能够考虑移民至瀚东,恰好那边地广人稀,需求百姓前去开荒、屯垦。二位觉得如何?”
不知二位阁老如何对待此事?”
眼看着内阁仅剩的两个阁臣要打起来了,祁翀赶快打圆场:“二位阁老不必起火,议事嘛,定见相左很普通,对事不对人啊!”
乔、元二人皆点头称是,此事总算有了同一定见。
“是,明法科录一百二十人,明算科录三十二人。”
“暂未授官。”元震答道,“不过,当初他归降的前提便是留在扶余故地,不入京为官,故而其官职有些难以安排。如果任命为一州刺史,似是有些低了,若再高些,处所上却又没有合适的职位了。”
有了‘利’、‘权’二字,这地盘兼并便是顺理成章之事。若要停止兼并,臣觉得还需从这二者动手。”
“陛下,燕国公壹景弘遣第五子壹利邈入宫宿卫,壹利邈昨日已随京营入京,现暂居国宾馆。不知陛下是否要召见他?”
“陛下这个安排甚为安妥!”乔履谦、元震双双点头,元震又将本日的奏章交给了内侍。
元震答道:“的确,刘璠奏本上说,江南虽有个别豪强劣绅不满度田之令,鼓励百姓肇事,但都是乌合之众,一击即溃,并未对度田大计形成侵害。不过,因为弹压各地的抵挡,刘璠也实在抓了很多人,在所抓人犯如何措置上刘公与总领江南军事、民政的项国公、林公三人定见相左。刘公与项国公皆主张从严措置,凡涉案者一概按谋逆论处;林公则以为这些士绅肇事也是为了庇护本身的产业,虽法无可恕,但情有可原,主张从轻论处。刘璠此次上奏就是为此事请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