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9章 南京官员现状[第1页/共3页]
这些位高权重的初级预备官员们,常日里尽享那闲适安闲、悠然得意的糊口情味。他们常常出行之时,老是呼朋唤友,结伴而行,身边簇拥着三五个知心好友。而在其身后,则紧跟着一群奉养摆布的禅客与书童。当踏入府邸大堂之际,桌上已然摆满了珍羞甘旨,用以接待来访来宾。不但如此,另有那鲜艳动听的美妾相伴于身侧,可谓是享尽人间艳福。
如此这般,或许终有一日便能迎来时来运转之机,得以加官晋爵、荣升都城,坐上那令人羡慕不已的肥缺美差呢!
话说返来,正所谓“千里为官只为财”,倘若未能谋得一个油水丰富的肥差官职,那么又何来充足的本钱去纵情享用糊口,又如何有才气去庇佑本身的亲朋老友乃至弟后辈子呢?
而在这群人中,最为惹人谛视的当属那位南京礼部尚书董其昌先生。提及此人,想必世人都不会陌生,他恰是那位曾无偿且志愿为北京紫禁城挥毫泼墨、绘制丹青的驰名大书法家兼大画家。
但是,在那宦海之上,除了那些已然满头白发、行姑息木之人,以及被病痛折磨得故意有力之辈外,平常之人,又有谁不巴望能如芝麻着花般节节高升呢?即便是那天启朝的顾秉谦,另有崇祯朝的董其昌,皆是年逾古稀,却仍旧一心追求不止,皆企图能够谋取阁老一职。待到终究功成身退之时,还能再获封一个诸如太子太保之类的浮名头衔,待百年以后,更可被追加一个带有“文”字的谥号。如此一来,这平生身为文官,方可称得上美满无憾。
且看那南京朝廷中的大小官员们,为了能够在宦途上更进一步,一个个可谓是绞尽脑汁、煞费苦心。他们如同饿狼扑食普通,削尖了脑袋,想尽统统体例去凑趣北京朝廷里那些位高权重、呼风唤雨的大臣们。只要能与这些权贵攀上干系,哪怕只是获得对方一丝一毫的喜爱和赏识,对于本身的出息来讲也是大有裨益啊!
人生活着,不快意之事十之八九,可即便如此,莫非就要是以而低沉出错、一蹶不振吗?当然不能!不管遭受多少艰巨险阻,都应尽力活出一副主动向上、勇往直前的模样。
本年又逢京察之年。想当年,张居合法政之时推行的考成法何其严格有效,令浩繁官员兢兢业业、不敢稍有懒惰。但是自从他离世以后,这一轨制便逐步变得名存实亡、流于情势了。固然如此,每三年一次的京察仍然像是一把高悬于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很多官员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的精力,严阵以待。
以是说,即便是心中再不甘心,这些东林党的官员们也只能咬咬牙、硬着头皮,想方设法地去打通枢纽、凑趣阿谀,以期能够在朝中找到一个情愿为本身撑腰说话的朱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