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不同的肥料[第1页/共3页]
萧蝶和李燕也嚷着要一起去看看,因而坐上了三轮摩托车,一起去了八连尝试田。
“看起来不赖嘛,朝气勃勃的。”萧蝶也看到了尝试田,模样和四周的地盘格格不入,只要这一片是刚发的新芽。
不一会儿,摩托车的轰鸣声就从远处传来,陈大雷拉着玉米提江大叔,风风火火的就赶了过来。
“通过节制流速,就能够实现浇水的速率的快慢,之前还得专门扒开梗子,开出一条沟槽来引水。”福生拍了鼓掌上的土,站了起来。
李燕探着脑袋,往内里看了看:“哦~难怪内里嗡嗡的,本来是电机的声音。”
陈大雷方才就跑去找玉米提江大叔了,现在就等着玉米提江大叔过来,看看如何施肥了。
之前小的时候,根基家内里的孩子都会帮着种地的父母一起捡拾棉花,福生和陈大雷也不例外。
福生顿时想到了做对比的体例,操纵这类体例也能比较复合肥和农家肥的结果。
福生拧紧了一些滴灌带的口儿:“这些装配啊,便利多了,之前浇水的时候,人还在中间看着,甚么都干不了。现在这个只需求把水闸翻开,他就会本身渐渐地渗到农作物的根部,也不需求人一向盯着。”
装好了化肥,福生和陈大雷就迫不及待的就运回了地里,都迫不及待地想要看一看结果。
“您来看看这个复合肥内里的结果,应当和农家肥差未几,您能够在您种的地内里施这些农家肥,我们这些地能够利用这类复合肥。”
“哎,是不是前面那块地?”李燕坐在前面,伸手指着前边的一块绿油油的耕地说道。
“哇,绿油油的,看着好舒畅呀。”萧蝶伸了个懒腰,忍不住收回一声赞叹。
开初,新疆的棉花莳植根本是非常亏弱的,50年代,第一代新疆兵团军垦兵士,不竭改进棉花莳植技术和推行棉花莳植新技术,这才有了现在的莳植范围和面积。
如果莳植玉米结果非常较着的话,那么一样的也能够用到莳植棉花上,新疆的棉花一向是新疆本地的一大经济支柱财产,不管是海内的发卖,还是出口外贸,棉花都给新疆的经济做了极大的进献。
别看泵房小小的一点点不起眼,实则内里包含了很多机器装配。
“哈哈哈,我带了一点羊粪,这个嘛地内里用更好一些。”玉米提江大叔看着萧蝶的模样忍不住哈哈大笑道。
“那这些装配如何样?好用吗?”李燕看着福生玩弄着滴灌带装配的开关。
“这些隧道是每一片都长得不太一样,有的高有的低,有的整齐,有的混乱,这中间的有甚么不一样吗?”李燕又开口问道。
“这中间铺设了滴灌带,应用滴灌技术,同时也铺上了地膜,保持温度和水分,我把这个叫做膜下滴灌技术。”福生指着脚下的滴灌带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