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子衿是什么意思?[第2页/共2页]
她在遴选黄豆,筹算给赵宣宣做豆腐花吃。
王玉娥斜他一眼,娇嗔:“叫甚么奶奶?把我叫老了。”
有本家的孩子跑来,想学写字。
自家儿子到赵家做赘婿,别的都好,唯独占一点不好——今后孩子随母亲姓赵,不随父姓。
石夫人面前一亮,细细揣摩,暴露笑容,道:“这个能够尝尝!”
“实在,风年也为束修变少的事担忧。”
赵宣宣道:“我爹也能够帮手,他熟谙的人多,能够多鼓吹,毕竟酒香也怕巷子深。”
赵东阳乐癫癫,跑去书房,拿本诗经出来翻看。
她真不风俗。
“我们感觉,书院如果只讲授童读书,教他们如何考科举,这路就走得窄。如果书院另辟门路,同时教大人认字、记账,男女都不拒,就多条路,多捧一个饭碗。”
“孩子娘,小孙孙如果取名赵子衿,好听吗?”
他认得一部分字,开端忙活给小孙孙取名字。
赵宣宣回房睡午觉,自从诊出喜脉后,她越来越贪睡,也贪吃。
赵东阳道:“我也不懂,写进诗里,必定是好话。等阿年返来,问问他。”
石夫人欢乐,夸道:“年青人脑筋矫捷,不像我,死脑筋。”
这也不可,那也不可,赵宣宣也难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