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家之祸[第1页/共5页]
“蜜斯若真嫁了,这府里今后是她和姑爷说了算,还是两位公子说了算……”
“晴姐姐去帮公子安设饭食。”怯生生的他竟然破天荒的答了话。
“蜜斯叮咛,郑公子本日入住幽兰苑。你要贴身照顾着,不得擅离。这四个家生子改名笔墨纸砚,守在幽兰外院的书室入耳凭调派,如有何事,叮咛院子里小丫头帮你传唤便可。”
“若蜜斯晓得那位受了甚么欺负,恐怕会将我们都给打杀了吧……”
修史之事已有多年,为何才被重提,爷爷便被推出午门斩首。他展转而归,未能得见族中亲眷,极力查问,竟寻不到一个知情之人。
他常常诘问,白叟也只是凝神注思,对着面前空无一字的宣纸。厥后问到父亲,父亲提笔写了八个字给他。
再忆儿时,爷爷常在书房独坐,对着一池子的枯荷冬雪敛神深思,似有难为。
郑和宜百思不解,更不甘于被囿于屋狭四壁,因而挑选了徘徊在外,游历江山。
本朝帝王是篡位即位,臣子们对此也是心照不宣。可翰林院那一批书白痴却总抱着秉笔挺书、不成妄言的文臣风骨,满口不虚美、不隐恶的大义。
谢广望一眼屋内,令跟来的四个小童出来背人。
天子的赐婚极其利落,命谢从安及笄之年两人结婚。算算也就是来岁春季了。虽说有些焦急,但这两个当事人估计都无所谓。
世人听了,有的不作声,有的应和说有理。
郑和宜自小便跟从师父在外玩耍。长安如何,家中如何,他是毫不知情。满城风雨时,别人尚在塞外,彼时听闻此信,只疑是传言有失,待发觉不当,出发回到长安,才入城门就被拿入了狱中。
可这件来日方长之事,不知为何会俄然惹得帝王发难。
“这位几年前就已申请养老,却因医术了得,被宫中一留再留,折中在长安城开了家医馆,也有传是这位大人与胡公私有着亲戚,以是才在太病院里颇受关照,名声渐大。这杏林馆中多是老太医的弟子们看诊,名声倒也一向不错。那位大人多是含饴弄孙,只偶尔给宫中的朱紫们瞧上几眼罢了,本日还是用蜜斯的玉牌才气将人请了来。”
老管家两次被点大名,主子此次被气得不轻。
谢从安不自发的别开了眼,见两位表兄在一旁看太医写方剂,便上前道:“晴儿那里去了?”
再入屋内,里头的丫环小厮们又纷繁的倒茶挪凳,忙活起来。
胡思乱想间,只见四个小童已护着郑公子出来,面前的谢广仍在提点他:“今后要少些话,多做事。蜜斯看得起你,你便更要懂进退,知好歹。”
剩下的几个奴婢见主子们都走了,你瞧我看的递了眼神,也都偷偷跑了出去。
谢从安安排人带路去闲鹤亭,送走胡太医,转头一瞥,面无神采道:“两位表兄与我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