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清话事人 - 第282章 征收秋粮的智慧!李郁领先200年

第282章 征收秋粮的智慧!李郁领先200年[第3页/共5页]

李郁先观察了行列练习,大为惊奇。

船舱内,一袋袋粮袋子摞起来。

目前的地盘大部分地区可实现水运收粮,又是节俭了很大的人力物力。

像如许的船队另有很多很多,穿越在江南河网。从水线高高,到吃水深深,每天收成满满。

“官爷,这些粮食都没有开袋取样,万一麻袋里~”

一名军官拱手道:

李郁笑了:

收上来的赋税能把太湖给填平喽!

伴计尽管称量登记百姓的交粮数量。按日拿人为,每日4钱银子,包三餐,报酬不错。

横批:王爷万岁

漫衍在治下的边沿地带,企图不言而喻,就近支撑军队兵戈。

其他的粮食则送至太仓的战备仓。

这个数字是颠末实地考查和紧密计算的。

上位者之心术,天然是遥遥抢先200年的。

神采安静的扣问一新兵:

“回王爷,是的。”

这此中的逻辑看似怪诞,实则很公道!

还挨家挨户的告诉:

目前,有4处战备仓。

世人笑,有一春秋稍大的说道:

遵循丰年江南的米价算,一石米(120斤)在2.2两摆布。一亩地的总收成绩是8两余。

【以当时出产力计算,一亩田的粮食产出勉强够赡养一个壮劳动力。】

胡雪余作为一个资深前师爷,倒是很快反应了过来。

一名练习军官也照实汇报:

萧瑟的浦东这会是绝对的乡间。作为练习场很好,不存在枪炮扰民或者被人窥视的风险。

里外里一折腾,又是扒下一层血淋淋的皮。

一艘船的运载量能够抵得独轮车一二百辆。

……

李郁惊奇的收到了一个难堪的动静:

村公所遵循之前厘定的田亩数量,给每户下发了加盖红章的一张执照:民户交粮凭据。

不敢想不敢想!

不怕俘虏们不卖力,中间有鞭子和钢刀呢。干活效力比江宁籍工人高多了。

喜好大清话事人请大师保藏:大清话事人小说网更新速率全网最快。

胡雪余也点头:

“不,恰如其分。留着吧。”

……

“720斤,过。”

不敢!真的不敢!

本身需求把粮食交到指定的地点去,过期不到,百口放逐,咔咔咔。

“或许是臂力不敷,或许是胆怯。列队射击老是不睬想。”

【解释一下能够的读者疑问。1,某些副角会不会写忘了?不会,剧情触及到自会呈现。剧情线太多,角色过百,只能按需出场(大嫂除外,不好措置,只能神隐)。2,就光调侃黑咱大清?不会,当剧情走到了国际篇,白皮一样黑,乃至包含李郁。毕竟人间哪有泾渭清楚的吵嘴,只要一道精美的灰!3,你想写甚么?我想写不那么假的汗青!汗青就是人,没有贤人,没有完人,只要人。此段不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