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 为什么不从天上飞过去?(下)[第2页/共3页]
“虽说多架飞机更轻易被鬼子发明,但是第一次飞畴昔,估计鬼子的警戒性也不高……”
“走,到实验场看看去。”
这也不怪杨俊恒没见过,毕竟固然法国的布朗德固然在法制【60毫米迫击炮】上也设想了这个服从,但是几近统统国度都没筹算保存这服从,以为这服从“多余”,与其保存这服从不如打消了调换更轻的重量,毕竟浅显国度也不如何缺直射身管火炮——当然看法上的固有印象也是首要启事。
这是重中之重,要实现关内关外的计谋共同,那么没有电台,完端赖人力或骑马接力通报信息,指不定1个月都传不复书息,更别说将信息再传归去了;就算信息都通报到了,黄花菜也早凉了。
世人多少有些绝望,总不能就让东北抗联的同道空动手回长白山吧,这不白来了么?
“鸭绿江的解冻时候倒是比长白山天池早一些,普通2月尾到3月初就能部分化冻了。”
第一次反击,想来鬼子也不会有太好的筹办——应当是吧!
这个题目倒是能够先搁置一边,因而大师开端扣问其他细节题目。
“另有就是迫击炮和掷弹筒,刚好我们晋察冀兵工部的同道刚把具有平射服从的迫击炮研收回来,你们来的可真是巧了。”
虽说唐亮对志愿军战史看了很多,但是鸭绿江除了志愿军跨过期提了一嘴,根基上就没如何提这事了,志愿军后勤运输的瓶颈也不在这条河上,以是唐亮向来没存眷过这条河的解冻时候。
毕竟迫击炮的制造难度小不说,练习起来也更轻易构成战役力,至于较轻的重量就更让步兵军队们直呼“真香”,如果连平射服从都具有了,那战役力必定是蹭蹭蹭往上涨的,毕竟哪怕是八路军最特长的伏击战,迫击炮的精度如果能进一步进步,对于进步杀伤鬼子的效力必然也是显而易见的。
对啊,干吗就只纠结一架飞机飞畴昔呢,鸭绿江很长,总归能同时多停几架【PBY-1“卡塔琳娜”水上飞机】吧;再说了,这架飞机航程有4000千米,飞翔半径也有近2000千米,而哪怕是从阜平县飞去长白山地区,按唐亮的【战术小舆图】看,也就是1200千米摆布,航程绰绰不足。
要么,就得为这玩意配置护航战役机。
略微思虑一番后,唐亮附和了这个设法,那么究竟要筹办几架【PBY-1“卡塔琳娜”水上飞机】畴昔呢?
一想起一架【P-38战役机】连飞翔员带飞机就得130万大洋,唐亮的心就在颤抖——这也太贵了。
究竟上如果把此次行动推迟上10天,八路军总部完整能够从山东半岛的渔民那儿体味到鸭绿江是否解冻的相干谍报,让此次行动更是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