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墙夼水库上游五莲县境内的街头镇驻地街头村的历史[第1页/共2页]
街头镇位于五莲县驻地南18千米处,东与潮河镇、叩官镇相邻,南与东港区陈疃镇、南湖镇、三庄镇交界,西与石场乡毗邻,北与洪凝镇、松柏镇相依,222省道直通南北。面积230.8平方千米,辖77个行政村。
街头镇驻地为街头村。街头村有前街头、后街头之分。前街头为明朝前立村,苏、孟、安三姓迁此居住,因靠交通要道,为贸易活动场合,故得名街头。元末,战、宋、贺、袁诸姓迁至现在后街头村北200米处,傍河立村,取名战家村;明初,盛姓由山西洪洞县迁入,改名为盛家庄,清道光八年,村落被水淹没。后王、许、匡、张等姓迁入,因处于街头村北,取名曰小后庄,后改称后街头。
街? 头
街头镇原为日照县所辖,于1943年束缚,同年建政,为日北县街头区;1945年10月,日北县撤消,划归藏马县,为第三区;1947年5月,建立五莲县,为五莲县街头区;1958年1月,撤区设乡,全区设街头、坊子、迟家庄三个乡;1958年秋,将三个乡归并建立群众公社,称火箭群众公社;1959年春,改称街头群众公社;1965年6月,东部划出16个村,设立王世疃群众公社;1984年4月撤消公社建制,改称街头镇。2000年12月,原街头镇与王世疃乡、杜家沟乡归并为街头镇,现属于五莲县统领。
街头镇西北有一座寨山,山顶七峰并峙,形似寨桩,故得名。面积5平方千米,主峰海拔397.5米。山上发展着百年松树、千年海棠等多种树木。寨山有一异景:山前度量一座小山,本地人称“独鲁子”,学名“独垛山”“督军山”。山势高耸奇秀,山顶原有“娘娘庙”,当年香火畅旺,善男信女登山许愿者多。每到六月六日,周边百姓集资停止庙会,唱戏三天三夜,祈求风调雨顺。现存梯形石道、房基,四周寨子村有青云观遗址。
街头镇汗青悠长,有新石器期间东城仙文明遗址、战国期间古虎帐牌孤城遗址。东城仙遗址位于东、西两城仙村之间,根基呈长方形,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250米,面积约为7.5万平方米。东侧断崖处可见文明堆积,厚度约1米,透露有灰坑、墓葬等遗址,内有大量残存的陶片;地表汇集的标本有石器、鼎足、罐底、口沿、红烧土块、大口尊等。从遗址陶片横断面来看,胎质精密,烧制火候儿高,是典范的龙山文明特性。考古学家经考查确认,这是一处龙山文明范例的遗址,距今已有4000多年。1975年曾出土夹沙灰陶大口尊,侈口折沿,四壁厚2—3厘米,重15公斤,外饰粗绳纹,现藏于五莲县博物馆。1992年6月12日,该遗址被山东省群众当局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庇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