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家乡美01 - 第65章 五莲县境内马耳山永隆寺石碑、石佛找寻过程

第65章 五莲县境内马耳山永隆寺石碑、石佛找寻过程[第2页/共4页]

那是1999年夏天的一个凌晨,按照事前商定,为筹办开辟马耳山旅游项目,由村支部书记董子顺领着我和赵加划一四五小我,到原南寺村影龙寺遗址寻觅该庙的石碑和石佛等古、近代文物。影龙寺最后一次破坏是在1958年,庙被拆了,庙中仅存的首要文物石碑、石佛不知去处,因为插手毁庙的当事人连续归天,石碑、石佛的去处成为一个迷。“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独一的知恋人周家桂遐想到寺庙的一次次遭受,惊骇石碑、石佛再度被破坏,四十多年来,一向守口如瓶,向来不对任何人流露石碑、石佛的去处。先前董子顺曾派人找过周家桂,可他老是躲躲闪闪,面都见不着。

三月看山脚

一片片花海,用连缀不竭的姿势,构成了“花山”,走过一片花海,又是一个花山,各种色彩、分歧种类的杜鹃凹凸起伏、错落有致的盛开在山野上,从山脚开到山顶!山脚的花干枯,山腰的花绽放,阳坡的花开得萧瑟,阴坡的花又开得热烈,显现着这方秘境的无穷魅力。

石碑采取青石制成,经实际测量,碑高101厘米,宽49厘米,厚12厘米,重170公斤。据计算,碑龄至2004年5月已经整整118年了(大清光绪十二年相称于公元1886年)。因为年代长远,碑上的村落称呼个别的有了变动,而参与扶植者除晓得郭会、郭儆、马振方、赵桂是桥上村人,李永茂为南官庄(今卜鸽崖村)人外,其别人已经不成考了。

鹤庆马耳山杜鹃花海,千百年来,躲在深隐士未识,近年来崭露头角,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在海拔3000多米的处所, 密密麻麻的杜鹃林, 连缀了万里。

大清光绪十二年蒲月 谷 旦

我们这些人对于石佛、石碑的事或印象不深或底子就没见过,只听白叟们说过碑是青石头做的,佛是白石头做的。这就是当时寻觅的线索。

我们就像一群羊一样,在影龙寺旧址和大石汪沟一带自觉标寻觅。山区就是石头多,两个多小时畴昔了,甚么东西也没找到。董子顺说:“如许不可,应当把人散开分头找”。说完,他将我们每人都分了工,我从大石汪沟南段的西沿向南搜索,而董子顺在最难走的沟底搜索。老天不负故意人,约过了半个小时,我就在离影龙寺旧址不远的一块地头上发明了一块方型青石,我敏捷的扒去上面的土,模糊约约的瞥见上面仿佛有笔墨,因为我眼睛花的短长,再加上笔迹太恍惚等启事,没法确当真伪,但当时表情非常冲动,就从速呼喊距我不远的董子顺,他听到这个动静,就缓慢的跑了上来。天又热,人又胖,等他上来时已经大汗淋漓。董子顺趴到石头上一看,也看不太清,正在踌躇时,汗水就流到了石头上,这时,石头上的部分笔墨就显现了出来。我认识到:借助水的感化便能够看清碑文。当即呼喊别人用芋头叶从沟底装水,撒向石头,笔墨当即闪现,确认是影龙寺石碑无误。我们欢畅坏了,顿时筹办东西往桥上村抬,也能够饿了,也能够累了,也能够人们用机器惯了,总觉获得桥上的三里路特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