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梁寒郡的日记书 - 《虚无主义研究》(2023.11.28)

《虚无主义研究》(2023.11.28)[第2页/共3页]

我不晓得是否,越是深切就越是片面,越是广远就越是陋劣。遗憾,这算是不能二者兼得的遗憾吧。(这遗憾里仿佛包含着一小部分遗憾。)

我们从无开端,又回到了无。第一个无是我们感觉的一无统统以是无,而第二个无是因为我们不去想而没法存在的无。

或许天下上不存在高雅的思惟与低俗的思惟之分,只是所谓的崇高的思惟侵入了不该承载它的灵魂乃至令人痛苦。实在斑斓的抱负也一样令人痛苦,将痛苦的来源辩识出来也是令人痛苦的。但将将浩繁激发痛苦的思惟全数归于虚无主义必然是过于草率的。(多去体味再说罢!)

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海德格尔一再设问的,是为安在者在而无反倒不在,是否因为人的眼睛被“有”掩蔽而看不见“无”。实在同一事物也有其显式与隐式,兵法:“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无”并非是我们了解那种不存在任何物质的绝对的“无”,而是以某种我们没法察看、没法触及、没法测量、没法感知的情势存在着,它之以是出于这类状况,是为了酝酿、强大,觉得了紧接而来的胜利。

虚无是不虚无的底色,统统丹青都是从空缺开端。如果你喜好画风,便会发觉,白纸也是一幅画,因为有些夸姣并不成见,只能用心感受。比如这来无影去无踪的风是夸姣的,友情是夸姣的,爱是夸姣的,这些,只能够用烘托的体例将其部分揭示,却没法直接画出。虚无,真的是一无统统吗?

用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来对抗虚无吧。偶然自大一点,把没有掌控的事前做起来也挺好的。在饥饿与断根饥饿的过程中收成的快感能够临时抵抗虚无。

我们的宇宙比较空旷,我们的心灵看似空虚,我们游离与对天下的“信”与不“信”之间,这三者是虚无主义的三种情势。仿照光的波粒二象性,我感觉虚无也是相对的,在某些时候,它会表示出一些属性而埋没另一部分属性,如许与其争辩存在与不存在,连不持续,可不成分,完不完整,不如说“横当作岭侧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