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都市娱乐 - 我有个乖崽崽叫扶苏 - 第231章 共和国工业长子的成长日记

第231章 共和国工业长子的成长日记[第3页/共3页]

沿着时候轴缓缓前行,1905年的汉阳造步枪、1931年的抚顺煤矿模型、1956年沈阳第一机床厂的建厂执照等贵重展品顺次铺陈开来,每一件都承载着厚重的汗青影象

在“工人影象”展区,一面由数千张吵嘴照片构成的光阴墙格外夺目。这内里,有1959年劳模表扬大会的合影,定格了工人们的光荣时候;有1998年下岗工人再失业培训班的场景,记录着期间窜改中的坚固与拼搏;另有2020年智能制造车间的笑容,揭示出产业生长的极新风采

暮色垂垂浓厚,郑荨带着老祖宗们登上博物馆的观景台。厂区旧址上,锈迹斑斑的行车桥架起一道钢铁彩虹,老厂房的红砖墙与新建的玻璃幕墙相互映托,构成一幅奇特而又调和的画面

远处,沈阳第一机床厂的当代化车间灯火光辉,与博物馆的产业遗址遥相照应,仿佛在停止一场超越时空的奇妙对话。郑荨俄然想起序厅里的那句话:“产业遗产不是废墟,而是文明的基因库。”

照片里,工人们穿戴打着补丁的工装,脸上却弥漫着如熔炉里铁水般炽热的笑容

另有这本油渍斑斑的手册,它更是意义不凡!第47页上的粉笔字,是当年技术员熬夜计算的国徽锻造参数。天安门城楼上那重达487公斤的国徽,后背就刻着‘沈阳制造’四个大字!

猪猪老祖宗负手而立,眼神里闪动着动容的光芒,长叹一声,一样感慨道,“这般舍己营私,为国度产业生长前赴后继,真乃国之脊梁,此等精力,当为后代歌颂!”

中国产业博物馆的门前,一块锈迹斑斑的 “沈阳锻造厂” 老厂牌高悬于门楣之上,金属大要那一道道凹痕,好似雕刻着半个世纪的机器轰鸣,无声诉说着往昔的光辉光阴

这座占地5.3万平方米的博物馆,保藏的不但仅是机床、铸件和老照片,更是一个民族从农耕文明迈向产业文明的精力暗码

这张1950年的天下劳模奖状,属于发明‘全能东西胎’的王崇伦徒弟。他仰仗着不凡的聪明和不懈的尽力,一年完成了四年的事情量,让新中国第一台车床在我们东北这片黑地盘上出世!

另有人画了一台小机床,并在中间标注:“爷爷的机床,我的胡想。”

郑荨满怀感慨地说道:“老祖宗们,在这里,我逼真地触摸到了共和国的筋骨,也完整读懂了‘斗争’二字最朴实的模样。它是冲天炉里奔涌不息的铁水,是机床导轨上精准的刻度,是工人掌纹里雕刻的光阴陈迹,更是一个民族永不退色的精力求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