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郑许争斗[第2页/共3页]
固然楚国没有与晋国直接开战,但攻打晋国的盟国卫国,胆量还是有的。为击败中原联盟,楚国采纳了一系列办法。
在朝的子重、子反,底子不当回事。在楚国君臣看来,中原诸侯国间的争斗、内哄越大越好。相互之间耗损越大,越无益于楚国的节制。许国要给楚国和郑国进贡,郑国人的日子可想而知。
阳桥之役固然没有晋军插手,但楚国通过“蜀之盟”,皋牢了大小十几个诸侯国。对晋国的霸权,是一次沉重打击。
齐国被晋国为首的联军击败,其侵犯鲁国的汶阳之田,不得不还给了鲁国。晋国给鲁国带来了实惠,鲁国又插手了晋国阵营。
郑国多年来就断念塌地投奔了楚国,但冷静无闻的许国,竟然还要向给楚国进贡的郑国进贡。许国君臣咽不下这口气,干脆停止给郑国进贡。郑襄公肝火中烧,当即调派公孙申率军攻打许国。公孙申占据了许国的许田,许灵公调派军队攻打公孙申。
公元前588年,晋国和卫构成联军,攻灭了赤狄的廧咎如氏,赤狄的铎辰部也被攻灭。至此,赤狄人建立的一些小部落、方国全数被灭。一些赤狄人被中原异化,有些赤狄人逃往北方。这些逃往北方的赤狄人,颠末几百年的演变,成了汉朝时的高车人。
令晋国君臣想不到的是,以晋军为首的五国联军,竟然被郑国公子姬偃带领的郑军打败。由此可见,这些年中原一些诸侯国,不管是与晋军缔盟,还是与楚国缔盟,到底阐扬了甚么感化?
郑襄公环顾了一下四周,目光逗留在了许国身上。许国早已经投奔楚国,如果郑国攻打许国,楚国来救如何办?厥后又想,郑国、许都城是楚国的主子,但郑国比许国首要很多,恰好试一试楚国的态度。因而郑襄公调派公孙申,率军攻打许国。
晋国咽不下这口气,公元前588年,晋景公结合宋国、卫国、鲁国和曹国,构成五国联军从东部攻打郑国。郑襄公调派其弟姬偃,带领郑军在丘舆埋伏,操纵地形之便击败了五国联军。
被韩厥俘虏的逄丑父,见并不是真正的齐顷公,大怒,非要让部下士卒杀死逄丑父不成。逄丑父心平气和地说,今后就没有救国君于危难当中的人了。韩厥也很漂亮,就开释了逄丑父。
楚国的挑选是攻打许国,如答应以直接救援郑国。夹在大国之间的小国,除了给大国进贡称臣,另有甚么保存之道?
鞍之战以晋国胜利、齐国失利结束了。齐国盼望的楚国,却迟迟没有来。楚军没有来是有启事的,这个时候的楚国,是年仅12岁的楚共王在位。真正握有实权的,是子重、子反兄弟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