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巨船入海(二)[第2页/共3页]
亲信:“罐头加班加点,紧着船工,不但够,乃至还多了,但鲜果在海上轻易腐坏,只能多备些能久放的生果,或是蔬菜罐头。”
但阮响一向没有松口。
“不稳定的东西,不能拿来载人。”
阮响靠在坐椅上,她瘦了很多,这是长个子的原因,比来半夜双腿老是抽抽,她前些日子量过,十三岁,方才一米六。
但是统治者实则是牧羊人,羊长好了,肥了,就能宰来杀了。
“莫非阮姐也想定都南边?”有人问,“历朝历代,都是定都南边,如此一来,定都确切要缓缓。”
不过阮响杀得人多了,见惯了存亡,作为统治者,现在她只能穷则独善其身了。
毕竟都是跟着阮响的白叟了,阮响这么一说,亲信就懂了。
世人沉默半晌,他们都对火车寄予厚望,可火车却没有像他们的那样一鸣惊人,运货当然是好,但一次脱轨,丧失乃至大于几次运货的收益。
但想长到穿来之前的身高几近是不成能的,逃荒和刚生长的那几年身材伤得太狠,营养不良和高强度的体力劳作还是影响了她的发育。
说是家书,实际就是遗书。
要不是阮响一向投入财力,一向没有斥责,技术工们本身估计都要放弃了,研发困难就算了,实际利用更困难。
幸亏阮响有本身的煤矿,不然光是煤的花消就格外可骇。
拿来运货实在都有些不划算。
现在官吏们都以为青州是个好处所,四通八达,另有航运,税收就是一大笔钱,这笔钱天然要阮响管着,不能交给处所。
也就是说,现在的火车,还只是个粗糙的半成品,锅炉工要不竭铲煤进锅炉,一旦脱轨,车上的人几近全都得死。
穿来前她约莫就是十二三岁的时候来的月经,但眼看着快十四了,还是没来。
阮响微微点头:“第一批人……实在艰巨,叫他们临走前留下家书吧。”
阮响点头:“北边。”
“倘若定都南边,又是富者越富,穷者越穷。”
“是了,北方文风不盛,恰是因为门路难通,遍及贫困,南人买书,五两银子能买一本,北人挣得少,买书的代价更高,那里买得起,学得起呢?连贩子都不肯往北边来,都觉得只要南边有发财的机遇。”
阮响:“试运的铁路能用,但也只能经清丰县和五通,路子钱阳,但要再打通到青州的路就非常艰巨。”
“并且运量也有限。”阮响叹了口气,“不如河运。”
定都是件大事,不能像现在一样直接在府衙内办公,得兴建新的官府衙门,会堂也是要建的,一国首府,天然要有首府的气象,百姓才气放心。
“南边是鱼米之乡。”阮响轻叹了口气,“自古富庶,河运也发财,文风极盛,南官也多于北官数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