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易州求援 齐将出征[第2页/共4页]
襄王悄悄摇了点头,满脸担忧地说道:“孤又何尝不知这些。只是王兄你年龄已高,如果在疆场上有个闪失,那我国可就落空了坚毅的樊篱啊。孤劝王兄还是不要去了,这才是稳妥之计。”襄王的目光中透着体贴,可袁达却仿佛并不承情。
袁达一听,赶紧上前几步,双手抱拳施礼,那抱拳的双手坚固有力,孔殷地奏道:“陛下,齐燕两国夙来交好,现在燕国蒙受围困,于情于理,我们都应当速速出兵相救啊。何况秦国向来就有将士英勇、军队强大的名声,章邯、王翦那可都是当世的名将。臣若不领兵前去,陛下却另派别人,臣担忧会有兵败得胜的忧患啊。”他的话语中尽是对局势的担忧以及对本身才气的自傲,一心想要奔赴易州得救。
此时,太阳垂垂西沉,天涯被染成了橙红色,袁达等人回到府中,又命人重新摆上酒宴,与孙燕边饮边谈。十四位公侯也都齐聚在坐,一时候,府中热烈不凡,世人推杯换盏,议论着即将到来的战事。孙燕将本身如何冲围以及在燕邦遭受围困的事情,仔细心细地报告了一遍,他说得绘声绘色,把那疆场上的凶恶、突围时的艰巨都描述得淋漓尽致。袁达等人听后,无不啧啧称羡,对他的英勇和智谋赞叹有加,纷繁夸奖孙燕幼年有为,今后必成大器。
齐襄王坐在宝殿的龙椅之上,看着孙燕这般模样,满脸难堪,不知如何是好。他眉头舒展,眼神中透着纠结,一方面是齐国的实际窘境,一方面又是燕齐的联盟交谊,实在让他堕入两难之地。
襄王在酒宴停止过程中,目光不经意间落在孙燕身上,只见这少年生得天庭饱满,地角周遭,唇红齿白,眉眼之间透着一股清爽之气,并且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竟模糊有着帝王之相。襄王心中悄悄称奇,喝酒之际,便随口问了孙燕一些事情。孙燕固然年纪尚轻,却聪明过人,有着不凡的本性,不管襄王问甚么,他都能应对自如,层次清楚,解释得明显白白。襄王见此,不由对孙燕心生爱好与赞美之情,感觉这少年今后定非池中物。
襄王眉头紧皱,思考半晌后,缓缓开口说道:“保国公啊,若你带兵去解燕国之围,想必然能旗开得胜,马到胜利。只是我国现在虽处于承平乱世,但这统统可都仰仗王兄你威震临淄啊。正因有你在,那些心胸不轨之徒才不敢轻举妄动,肆意挑衅。倘若你现在带兵前去易水得救,他国如果晓得了我国兵力空虚,趁机出兵来犯,到当时,孤又能调派何人出去迎敌呢?王兄啊,你且先退回班列当中,待孤另寻别人前去救济便是。”襄王说得言辞诚心,试图以齐国的安稳来讲服袁达放弃出兵的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