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孙膑下山[第1页/共4页]
襄王闻言,神采刹时变得煞白,眼中尽是震惊与不信,他喃喃自语道:“这如何能够?二位将军皆是我齐国的栋梁之材,怎会如此等闲就……他们曾随孤交战四方,屡立军功,是孤之臂膀,现在却……”
守城的兵士远远瞥见这一行人,此中一人认出了孙膑,心中大惊,神采刹时变得煞白,仓猝飞奔向朝堂去禀报。襄王正在朝堂之上与群臣商讨国事,听闻孙膑返来,顿时喜出望外,那高兴之情溢于言表,当即命人备好车驾,亲身带领着一众臣子出城驱逐,脚步仓促,神采孔殷。
此时,孙燕心急如焚,他仓猝上前几步,“扑通”一声跪倒在襄王面前,连连叩首,额头上刹时红肿起来,口中孔殷地说道:“吾主啊,现在易州的百姓正处在水深炽热当中,他们日夜盼望救兵,如同大旱盼甘霖,救火盼水源普通。恳请吾主开恩,速速调派一支人马前去救济,救救那些处在倒悬之危的百姓吧!百姓无辜,实在不能再受战乱之苦。”襄王听着孙燕的恳请,眉头舒展,心中尽是忧愁,那皱纹仿佛更深了几分,他转头看向孙膑,眼中尽是扣问之意:“亚父,您此次前去易州,需求带领多少人马呢?”
直至走进大殿,孙膑又要行那君臣大礼,跪地叩拜。襄王赶快上前几步,双手用力搀扶,推让道:“亚父,您对我齐国恩重如山,何必如此拘礼。本日您能安然返来,便是我齐国之幸,孤心甚慰。您之功劳,齐国高低皆铭记于心。”在襄王的再三对峙下,孙膑终究行了半参之礼。
孙膑等人围在襄王身边,眼中尽是悲戚与不忍,纷繁出言安慰。有的轻声细语报告着存亡有命的事理,言辞诚心而暖和;有的回想起袁达和李牧往昔的英勇战绩,奖饰他们虽死犹荣,为国捐躯是多么壮烈,声音激昂而悲忿。在世人的苦劝之下,襄王方才垂垂止住了悲泪,只是那眼中的哀伤还是浓厚,让人看了心生不忍,那哀伤仿佛是无尽的深渊,深不见底。
接着,孙膑回身面向那些奉养在侧的童儿,神采持重地叮咛道:“为师下山以后,你们要谨守洞门,切不成懒惰。需定时打扫,勤加修炼,莫要孤负为师常日的教诲。”
孙膑见状,赶紧想要回礼,襄王却抢先一步伸脱手来,悄悄扶住了他的手臂,口中说道:“亚父,您无需多礼,快快与孤一同进宫吧。”说罢,襄王便拉着孙膑的手,二人并肩朝着午门走去。孙膑心中惶恐,一起上苦苦推让,说道:“大王,君臣之礼不成废,微臣万不敢僭越。此乃国之底子,不成忽视。”但是襄王态度果断,涓滴不肯应允,执意要与孙膑同业,眼神中透着不容置疑的果断。
不一会儿,众将身着铠甲,威风凛冽地走上大殿,那铠甲闪烁着寒光,他们整齐地摆列着,向襄王行了持重的拜舞之礼后,又纷繁来到孙膑面前,恭敬地抱拳施礼,齐声说道:“末将拜见南郡王!愿听王爷调派,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声声响彻大殿,气势如虹。孙膑微微点头,眼中尽是欣喜与信赖,说道:“诸位将军,此次出征,事关齐国安危,百姓存亡,望我等同心合力,共破敌军!我等当为齐国之光荣,百姓之安宁而战!”众将齐声应和,声震大殿,那声音中透着决计与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