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陪孩子共读千字文 - 第25章 墨悲丝染,诗赞羔羊

第25章 墨悲丝染,诗赞羔羊[第1页/共5页]

讲完墨子,我们持续讲“悲”。该字是个形声字,始见于战国笔墨。从字形上看,该字上部是“非”字,即出声旁表音又表意,是否定的意义,含有背叛之意;下部的“心”作形旁,表示和心机活动有关,两部分连络下来的意义就是因违背志愿的不测变故而痛苦、哀伤的情感。《说文解字》:“悲,痛也。从心非声。”《说文解字注》又把这类情感做了细分:“憯(cǎn)者,痛之深者也;恫(多音字,这里读作tōng)者,痛之专者也;悲者,痛之上腾者也,各从其声而得之。”意义是悲指的是这类伤痛的情感不竭地往上涌,想嚎啕大哭的情感叫做悲。厥后又由哀痛的本义引申为慈悲,怜悯。比方《捕蛇者说》:“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

上面我们再讲讲“诗赞羔羊”。

明天我们持续聊聊“墨悲丝染,诗赞羔羊”。这连络前文看起来有点高耸,如何俄然从修身转到这句了呢?这个转折看似高耸,却也是水到渠成。这两句一句出自《墨子》,一句出自《诗经》,的是我们要死守前面那些好不轻易建立起来的品德,不要受四周的环境所传染。上面我们接下来一起切磋此中的细节。

“染”,会心字,始见于篆文,从水、9、木。在篆文中,从水,很轻易了解,染料须加工成液体,以是从水;当代技术没那么发财,每次染色必须几次停止,故从九(表示多次);而当代染料多来源于植物,故从木。以是其字的本义是用取自草木的色汁浸泡丝帛绢布,使之着色。《说文解字》:“染,以缯为色也。”。

说的是甚么呢?讲的是:孔子、墨子身后,儒家分为八派,墨家分为三派,他们对孔、墨学说的弃取相互冲突,各不不异,但都自称得孔、墨的真传。但是孔子、墨子不能重生,还能让谁来判定社会上这些学派的真假呢?孔子、墨子都奖饰尧、舜,但他们对尧、舜的弃取不一样,可都自以为得尧、舜的真传。尧、舜不能重生,让谁来鉴定儒、墨两家学说哪一家是得尧、舜之道的真传呢?

由此墨子有进一步收回了感慨:“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舜染于许由、伯阳;禹染于皋陶、伯益;汤染于伊尹、仲虺;武王染于太公、周公。此四王者,所染当,故王天下,立为天子。夏桀染于干辛、推哆;殷纣染于崇侯、恶来;厉王染于厉公长文、荣夷终;幽王染于傅公夷、蔡公谷。此四王者,所染不当,故国残身故,为天下戮。”

这里的羔羊说的不是我们用来吃肉的羔羊。而是《诗经》中的《召南·羔羊》篇。其原文以下:“羔羊之皮,素丝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羔羊之革,素丝五緎;委蛇委蛇,自公退食。羔羊之缝,素丝五总;委蛇委蛇,退食自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