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是谁没有自知之明[第1页/共3页]
“凭你也配嘲笑滕大人?先看看你本身,教出如何一个没用的儿子!”
“你还晓得,我教过你,莫行贪墨,可究竟呢?苏鼎严惩屯田拨银一事,满口承诺,会劝皇上,另行犒赏。最后如何?还是将屯田拨银,充裕出来的银子,存进宸王府的库房!”
“顾念廷,你莫欺人太过!”
转念一想,还是舍不得封正台,他浅笑扣问。
“拓彬县百姓,至今还在期盼,获得一个成果,追回本来属于他们的粮食。此事连累光阴冗长,几近引得天下臣民纷繁谛视,如若王爷情愿脱手,还他们一个本相,那么收伏民气,便如探囊取物。”
顾念廷怏怏不乐,蹙眉而视。
“你那宝贝儿子,在拓彬县待了整整两年,好不轻易升任回京,竟连善后之事都做不好,被人操纵、将你调离,害得本王差点落空封正台。”
“你我二人,是谁没有自知之明?”
“王爷请莫起火,倘如有伤贵体,可如何好?”
戚磊脸上,早就不见笑容。
“本王该当如何做?”
“公忙之间,唯是高低干系,何有父子亲情?”
“陶大人实在冤枉,请王爷莫再见疑。”
“于外而言,王爷适应民意,以义断恩,可谓守正不阿,百姓心中高大形象,不言而立。”
“陶大人这么说,似有秉公之嫌。”
“这类犬子,不要也罢,你救他做甚?”
“王爷贤明,鄙人正要报告‘其次’。封正台,断不能有失,二位大人只需在尹司台待上一日一夜,足矣。”
见他冥顽不灵,陶康平斜去一个白眼,不再理睬。
“父皇刚强己见,谁能劝动?他若真能压服,本王反倒有疑。”
滕予儒依计答言。
“只是,该如何结束,总不能,让他们一辈子待在尹司台吧?”
揪住他的不对,顾念廷厉声打断。
“既然劝不动,王爷就不该接管。此非恩赏,而是烫手山芋,你懂不懂?”
“陶大人深受委曲,恼羞成怒,无可厚非。王爷广大为怀,就谅解他这一次吧。”
“前者,不知是谁振振有词,教诲本王,不成贪墨朝廷拨银?成果,属你最懂贪墨之道!”
“你让儿子待在拓彬县,整整两年,就是为了熟谙事件,行贪墨之便,是也不是?”
滕予儒铺垫其事,恰如其分。
滕予儒津津有味,论述战略。
“回禀王爷,拓彬县之事,鄙人阅看,非常细心。虽无实据证明陶大人无有参与,但能大抵推理,幕后是为何人。只要进一步清查,此案便可水落石出。”
“起首,王爷需求割爱,亲手将戚陶二位大人,送进尹司台候审。其启事,很简朴,臣民初听此事,设法与王爷并无二致,亦是思疑陶大人幕后纵使。陶大人有疑,戚大人岂能例外?起码也有包庇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