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重生朱标,我才是明太宗 - 第17章 火器现状

第17章 火器现状[第1页/共3页]

国朝初立,东宫属官尚不健全,就算有也都是兼职(比方,太子少师李善长、少傅徐达、少保常遇春),平时公事繁忙顾不过来,加上被禁足,朱标在春和宫啥闲事儿都没有,能够‘肆意妄为’。独一可期的就是朱元璋承诺派来联络火器鼎新的官员了。

放眼十四世纪,明朝的火器程度并不掉队,乃至能够说先进,明军对火器的利用非常正视,设备数量庞大,依靠火器打了很多败仗。明初沐英的三叠阵战法,在必然程度上降服了火器击发筹办时候长的缺点,充分阐扬了火器的能力,特别是朱棣建立第一支专门的火器军队——神机营以后,更是大显神威,屡建军功。

朱标本想一步到位,跳过佛郎机炮,但是佛郎机炮数倍于前装炮的射速,还是让贰心动不已,其技术放在当宿天下,绝对是先进的。思考再三,朱标还是决计在小口径火炮上先利用佛郎机炮,其超高的射速,共同大口径长途重炮,对于北元马队应当还是不错的,同时也不放弃前装小型火炮,比方拿破仑炮,只不过是作为技术储备。

但是,后续火器技术的生长却有些停滞不前,特别是火枪方面,一向逗留在火门枪的程度,直到中前期,在见地了欧洲传过来的火绳枪、佛郎机炮的庞大能力以后,才开端仿造鸟铳。到了明末毕懋康发明了自生火铳(燧发枪),同时朝廷学习并仿造了各式红夷大炮,其铸炮技术也有独到之处。

对于大口径火炮(口径120mm以上),如攻城炮和舰炮,当然是前装滑膛炮,比方红夷大炮,炮身前细后粗,或辅以炮车便于矫捷,或牢固在城头,射速虽慢,但能力庞大。对于小口径火炮(100mm以下),前装火炮射速偏慢,不如后装的佛郎机炮。

约莫中午刚过,春和宫外。两名身穿蓝色官服的中年男人并肩而行,边走边聊。

至于行列、战术方面,朱标所知未几,大抵也就晓得三段击、线列步兵、集合利用等观点性的东西。详细内容,还得比及火器设备以后,从实战中渐渐摸索。朱标信赖,有了新型火器的插手,再赶上北元马队,大明军队的胜算必将大大增加,完整征服草原,亦可期矣。拿定了主张,朱标叮咛顺子上了杯茶,一饮而尽,然后展开宣纸,在上面涂涂画画,嘴中还念念有词。

翌日凌晨,一缕阳光照在床头,朱标缓缓展开略带血丝的双眼,翻了个身。明天凭影象画了燧发机、佛郎机炮的图纸。至于红夷大炮,需求一体锻造,工艺比较庞大,朱标还没来得及画。等把图纸都作了标注申明,就已经是半夜了。本来没听到叫夙起,朱标另有些奇特,恍然记起这几日被禁足,不消去大本堂读书,便蒙头睡个回笼觉。服侍的宫人也知禁足之事,天然不会去打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