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策论天下[第1页/共3页]
“可传闻,此策遭到朝中很多大臣的反对。”
“陛下,定下诸子封王,就藩领兵的国策,想的是由朱家子孙共同保卫大明的江山。藩王领的兵不是新兵,而是现在那些勋臣武将手里的兵,把本来这些人手里的兵权顺理成章地收归宗室把握。如此有不臣者,想谋反,也成不了事。”
朱标点点头:“这一点孤也想到了。”
“非也。他们此次的反对,是被陛下强压下去的。此策也只要陛下能够赛过世人,得以推行。但贫僧觉得,这些人不会甘心,不管是那些劝谏以汉、晋宗室祸乱为戒的文官,还是怕落空了兵权任人鱼肉的武将,都会盯着殿下的诸位弟弟。一旦行差踏错,必遭弹劾。”
道衍摇了点头:“可光谨言慎行,谨慎翼翼是不敷的。眼下北平、大同西安、辽东等北地,时候面对元人的兵锋,云南另有旧元梁王占有。对于这些仇敌,都需求能征善战的将军。如果诸王将来就了藩,扛不起这份任务,那可就……”
道衍不由得打了个颤,轻声念了句阿弥陀佛,定了放心神:“殿下所言甚是。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何止亿万,当然要靠各级官吏去管理。官正则民兴,官贪则民衰,这也是历朝历代清算吏治的初志。”
“殿下真是聪明过人。藩王掌兵,不过疥癣之疾,传位数代,养在深宫的后继之人,在军中也就没有多少声望了。可有一条倒是传袭多少代都不会窜改的。”
“此一时彼一时也,,殿下贤明。”道衍赞道。单凭这几句话,他就劈面前的太子有点儿刮目相看了。
朱标:“大师觉得,封王设藩之策如何?”
道衍:“此事关乎朝政,非贫僧能够群情。”
“贫僧佩服。”道衍起家鞠躬见礼。要说之前他承诺朱标的就教,不过是对付了事,现在就不能说不惊奇了,太子年纪悄悄就有这般见底和勇于上谏的勇气,绝非平常。
“这是削夺勋臣武将兵权的必定成果。不过,只要朝廷把握了绝对的力量,倒也不是题目。个别藩王尾大不掉,乃至……”道衍瞟了朱标一眼。
朱标:“那可就竹篮打水一场空,还让人看了笑话。不过呢,藩王也不必冲锋陷阵,只要麾下有忠于朝廷的将领便能够了,兵事让他们去做。大师所虑,也是在理。想来父皇也会有考虑,边塞之地,必是有些武略的弟弟前去。还是说说祸乱之源吧,这个更首要。”
“胳膊拧不过大腿,他们反对又有何用!”
“大师说的是禄米。”
“枝强干弱,非朝廷之福。”
道衍见推委不得,只得应下:“既如此,贫僧作陪就是。”
“就凭当日对摊主说出灯谜的隐言,救他一命,大师绝非平常之辈。既然大师不肯见教,那就当是闲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