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先得子嗣[第2页/共3页]
“是啊。前元就是如此,中书令对朝廷事件总卖力。不过,眼下多数督府的事,咱还不能放心交给他,毕竟他没带过兵,没打过仗。兵者,国之大事,不成忽视。”
“既是总卖力,那么不管那里呈现了有亏职守的事,中书令都要承担任务,遭到或轻或重的惩罚,以警示百官。如果浅显臣子也就罢了,恰好是皇太子兼任,岂不是打击了储君的威望,耐久以往,必然严肃扫地。”
“倒也不是焦急。眼下标儿婚姻大事已定,所谓立室立业,是该考虑的时候了。别的,咱本来觉得标儿自幼由先生、夫子教诲,不免墨客气重,面对一众叔伯辈的骄兵悍将,没有充足的威望。”朱元璋放下茶盏,持续说。
“再者说,皇太子以储君的身份兼任中书令,成了陛下和群臣之间的缓冲,替百官承担错误。时候久了不免心生不满,或许前元天子父子不睦,与此也有些干系。如果陛下跳过中书令,仅仅惩罚涉事官员,又有偏袒之嫌,有伤圣德。”
马皇后拿起一旁的女红,持续做了起来,朱元璋一边喝茶,一边揣摩该如何办。没想到,他这一揣摩就是好几个月。
“那你的意义是?”
朱元璋看着马皇后,笑道:“不至于吧。想当初,咱也很忙啊,不也没迟误嘛,闺女儿子生了一大群。不过,咱会叮咛他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早点儿给咱生了嫡孙,我大明千秋万载,后继有人。”
“买的里八剌是一枚棋子,利用恰当,有大用处。不过,要想让其归心,当以诚相待。他年纪和老4、老五差不错,安排他们一起玩儿,更轻易交心。读书识字有老五,调皮拆台有老四,哈哈!”想到此处,朱标号召秦顺,随他去大本堂瞧一瞧。
“是这么回事儿。妹子有何疑虑?”见皇后说得头头是道,朱元璋不免迷惑。
“也就是说,大多数朝代,中书令都是以人臣充当,惟前元例外。陛下如果效仿,岂不是将太子储君放在臣子的位置上。那储君是君还是臣?”
“臣升僻处偏方,懵无学问,既靡窦融先几之智,又乏钱俶达事之宜,见同井蛙,计穷穴兔,揣罪实因为己,启衅用匪其人。自揆愚蒙,冒干天讨,顾闭关之何益?遂开门以来降,迎拜道旁,窃效子婴之系颈,仰瞻天上。敢希孟昶之倾慕,谨将军马、赋税、府库及地盘、群众以献。”明升受封归义侯,赐衣冠宅弟居于京师,后遣送朝鲜。
“这个嘛,是这么个事理。咱还得好好想想。”听了马皇后的话,朱元璋没了主张。
“啊!买的里八剌!”朱标惊呼。虽说这小子早就被安排进大本堂读书,但是存在感太低。加上朱标隔三差五地旷课,导致他完整健忘了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