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8章 助学贷款[第2页/共3页]
有些进门拜师的弟子,都是把夫子当作本身父亲一样尊敬,奉养侍老的。这也是“一日为师,毕生为父。”这句话的由来。
不过,对于大族后辈,傅司业还是扩大了招生数量。只要来报名的,只要交了规定的束修的,都给进了,本来筹办二十人一个班的,现在也变成了一个班三十五人,有国子监的夫子讲课。
看到书院里的厨房,临时还不能处理夫子和学子们的午食时,花蕾又以小远的名义,让百味楼每天遵循两荤两素一汤的规格,援助了书院夫子们的午食。
刚忙完了书院里的事,北湖北海两个村长,送来了制作好的竹箩筐,竹畚箕,等样品。
如果一个村收十个,一个漠北县就是一百个孩子,加上报名的大族后辈,再加上国子监本来的学子,夫子,到时,还需求一些后勤帮助职员,便能够要超二百人了。
小书院磕磕绊绊的建立了。固然收到了大族后辈的束修,另有镇北侯府帮手先垫付的银子,书院还是举步维艰。
别的,又让人从自家的库房里,拿了最便宜的羊毫和墨,砚,送去了书院。解了这些贫苦孩子的燃眉之急。
朝廷的拨款还不晓得甚么时候下来,镇北侯府帮学子交出来的这点银子,最多只能支撑书院三个月的运转。
在国子监,固然没有进门拜师,但是,多尊敬夫子一分,多和睦同窗一些,是必定没错的。
特别是村里的孩子们,前提就更艰苦了,他们本身根基上都是没有笔墨纸砚的,很多村里的孩子,都只能是用树枝在沙地上学习写字。
以是,一下子,报名的人又太多了。有几个村,乃至于把统统的适龄孩子都送了过来。傅司业想着,要不全收了?
当然,花蕾这么做,也是有私心的,以小远的名义给夫子和同窗供应午食,也是为了让小远的名字,能有机遇进盛武帝的耳朵。
加上花蕾在村民们心目中的印象,那是绝对不会食言的人。每天砍一捆柴禾,给花蕾送去,必定是没有题目的。
她和傅司业说的是,固然镇北侯府有才气归还这笔银子,也不担忧村民们认账。但是,还是要考虑到书院的实际环境的。
原想着,要不四月就回县衙做事吧,但是,在容瑾的劝止下,看着才只要半岁的锦年,花蕾也踌躇了。
现在傅司业手里没有一文钱,要想一下子把二百多人安设好,运转起来,并不是一件简朴的事情。更别说一个村招二十个门生了,就教舍和夫子都不敷啊。
用他的话就是,女子出产完的半年内,绝对不能过分劳累,就是孩子都不能多抱,免得今后腰酸。
因而,花蕾也挑了一个合适的机遇,在中间牵线,找了工部的李侍郎,让两个村和工部达成了东西采买和谈,让两个村的村民感激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