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早知道系统能挣钱,还下乡干啥? - 第104章 所有人都会记住

第104章 所有人都会记住[第2页/共3页]

固然30%的减产幅度听起来并不算太大,但在南田农场这个棉花产量一向不高、每亩不敷60斤的背景下,减产30%意味着每亩地能减产近18斤。

“池同道,存候心,”汪保国再次说道,声音中带着几分暖和缓鼓励,“你对农场的每一分进献,都会被统统人铭记在心。

这对于他们农场来讲,无疑是一个庞大的冲破和鼓励。

务必确保操纵的每一步都符合标准,毫不能有涓滴差池,更不成对棉花的主枝形成任何不需求的伤害。

这是棉花发展周期中一个决定性的转折点,直接干系到终究的产量与质量。

7月中旬,琼洲岛的骄阳炙烤着大地,正值棉铃虫残虐的猖獗期间,严峻威胁着棉花那贵重的成果期。

毕竟,南田农场的棉花产量一向是个困难,每亩不敷60斤,传闻江浙那一带亩产量已经达到快100了,他们琼州岛这边的产量远远不敷,如果然的能在现有的根本上减产天然是件大功德。

此时的棉花田里,一株株棉花植株矗立而结实,顶心与顶部两片嫩叶平整如尺,好似大天然经心砥砺的标尺,标记取它们已茁壮生长。

更加喜人的是,每棵棉树上都挂满了沉甸甸的棉铃,数量在8至12个之间,饱满而富有朝气,仿佛在低语着歉收的高兴。

汪保国闻言,心中开端考虑起来,本年农场的棉花地,除了初期遭受的虫害外,长势确切比往年要好很多,歉收在望。

悄悄摇了点头,语气谦逊且低调:“实在,知青下乡,不就是为了在这片广漠的地盘上挥洒汗水,进献本身的力量吗?我感觉本身所做的还远远不敷。

池雨微见状,详细阐述了棉花打顶的道理、操纵体例以及预期结果。

在农业技术的门路上,我另有很多需求学习和晋升的处所,也等候着能与大师一起进步,共同为农场的生长添砖加瓦。”

不但如此,池雨微在推行新种类红薯莳植、甘蔗剥叶等方面也揭示出了不凡的才气,每一次都获得了不俗的成绩。

忍不住问道:“池同道,你是从那里体味到这一做法的?”

虫害已经处理,到了这一关头期间,池雨微不敢有涓滴懒惰,敏捷清算思路,向连队办理的队长范正提出了关于棉花打顶的建议。

出于对池雨微的充分信赖以及对农场团体生长的全面考量,毫不踌躇地做出了决定,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定夺:“范正,从马上起,你将全数精力投入到帮手池雨微同道完成棉花打顶的任务中去。

等候你在将来的日子里,能够持续阐扬你的聪明才干和创新精力,为农场带来更多的欣喜和成绩。”

池雨微也晓得这是决定性的时候,果断地点了点头:“汪场长,我肯定。按照册本中的记录,打顶过后,棉花起码在原有根本上能减产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