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河渠[第2页/共3页]
袁鲁听罢这话,甩了甩袖子,冷着脸回身进了司衙。
她想到黄全芬的帐本,上面所记录的,大多触及商店,没有调用修堤款的记录。
她看着内里一片长着杂草的高山,不由开口问道:“此处阵势平坦,也邻近河渠,为何没有种庄稼。”
江州的东南边向是濉县,再往南是太夷山脉,他们此行的目标就是太夷山脉。
分开阿南山小铺后,宋灵淑去了城东的南都水司。
“那就辛苦邱主簿了。”袁鲁似笑非笑,又看着宋灵淑道:“如何宋长史没跟着裴世子回西京,莫非长公主还交代了别的事?”
邱兴拢了拢油衣,裹好身上的衣服,道:“他来司衙也好畴昔河堤那边,不然又要与荀参军吵起来。”
“邱主簿可还在衙署?”她率先朝几人问道。
邱兴面有笑容,又道:“修堤的小管事都是他亲身汲引的,我纵是想管,也插不进手。”
邱兴立即欢畅地点头应和:“是该如此,我返来便写。”
邱兴回身施礼,笑着道:“不是。司使不在,两处河渠例行巡查只能由下官去,下官已经将部分账目清算出来了,袁监使尽管入衙内查阅。”
邱兴将这些账目拢了拢,放在了文书的桌前。
邱兴指了指河道口,道:“三年前,泾江水量暴涨,此处河道口被激流冲毁,这条门路下方泥土布局也遭到影响,没多久也塌了。”
暴雨固然持续了一整夜,但此时河水还未暴涨,平坦的地盘上只积了几处水洼。难以设想,河水上涨时,此处会变成湖泊的模样。
宋灵淑不由问道:“这两日他都来司衙?”
雨水从马车帘子的裂缝处飘入,邱兴翻开帘子扫了一眼内里,便道:“前面就是东南河渠分流点,我们在这里上马车吧。”
南都水司的衙署大门瓦片有碎漏,雨水正从顶上往下飘,汇成了一股小水流,流入了门外的水沟里。
她又问:“那余昌仁的账目是如何回事?”
一个年老的文书坐在案上奋笔疾书,邱兴正捧着一大叠零散的纸张从房内出来,身后跟着的贺兰延也拿着几份。
她思忖了半晌,发起道:“既然如此,你可将余昌仁这些年所做所为的证据,一并上交刑部,这回应当没人敢截下奏报。”
宋灵淑停下脚步,细心打量了河道口四周。河道至泾江是逐步变宽,能看得出当初开凿后,又引发过部分崩塌,乃至于此处泥土松垮,门路陷落。
二人沿着岸边走了一会,就瞥见了一条野生开凿的河道,河道连着泾江,将水引入河渠,河渠一起流向东南边向。
邱兴轻叹,点了点头。
她走近河渠,捻起泥土搓了搓,泥中沙质含量较多,难怪河岸会垮。此处的土质布局,倒是便利了她扩挖河渠的打算。